【广州日报】华南首例!术中磁共振辅助,专家团队为16岁少女精准切除垂体瘤

2025-09-09

        近日,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以下简称“中山一院”)神经外科杨李轩教授团队成功为一名16岁垂体瘤患者实施华南首例术中磁共振(iMRI)辅助下的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术。目前,患者已顺利康复出院。

         “磁体动、人不动,最大限度保证患者安全。”中山一院神经外科学科带头人张弩教授说。该项新技术在提高肿瘤切除精准度的同时,为患者安全提供了更有力的保障。

 

       

         头痛、视力下降,病因竟是垂体瘤

         今年16岁的小蔡,两年前意外发现鞍区存在占位性病变,初步诊断为垂体瘤。随着肿瘤逐渐增大,她的视力下降症状愈发明显。在亲友推荐下,她来到中山一院南沙院区神经外科就诊,杨李轩团队接诊后,立即为其展开全面的体格、实验室检查与影像学复查。

        “这段时间除了情绪低落,头疼得越来越频繁,看东西也越来越模糊,连课本上的字都要凑很近才能看清。”小蔡回忆起就诊前的状态,语气仍有些后怕。杨李轩进一步解释:“从最新的磁共振影像来看,她的垂体瘤已长到约2厘米×1.6厘米,且向上压迫到视交叉与鞍隔,这是导致她头痛加重、视力下降的关键原因。目前肿瘤已对周围组织产生明显压迫,及时通过手术切除,有望缓解这些症状,帮助她恢复正常生活。”

        术中核磁辅助,精准切瘤

        得知要手术,小蔡的家人坦言:“我们是同意的,但心里总悬着一块石头——最怕切不干净会复发,又担心会出现脑脊液漏、尿崩这些后遗症……孩子才16岁,这对她以后的生活影响太大了。”

        面对家属的疑虑,杨李轩耐心解释了术中磁共振辅助下垂体瘤经鼻蝶入路切除术的优势:“手术中通过实时磁共振扫描,我们能清晰判断肿瘤切除程度,有没有残留,正常垂体是否完好,从而实现最大范围的安全切除。”

        手术当天,多学科团队和术中磁共振工程技术人员紧密协作。术前,护士与工程师严格按照培训流程,搭建好磁共振专用手术床与头架,反复梳理、检查输液和通气管道,确保所有设备衔接无误;术中,医生先通过内镜切除大部分肿瘤,随后团队严格把控无菌操作,确认患者输液、通气管道通畅后,将金属、电子类设备移至手术室5高斯线外,再打开磁共振室与手术室的连接门,让磁体线圈缓缓移入手术区域完成扫描。

        获得磁共振影像后,放射诊断科初建平主任医师第一时间确认:肿瘤切除效果理想,视神经压迫解除,保留了正常的垂体组织。确认结果后,工程人员操纵磁体线圈退回磁共振室,手术团队迅速完成后续操作。整个过程中患者无须移动,生命体征平稳。

        术后,小蔡恢复顺利。“没有出现尿崩,视力一天天变好,没多久就能下地行走了!”几天前,她顺利出院。

        关注身体异常信号,科学预防垂体瘤

        垂体瘤是一种来源于腺垂体、神经垂体和胚胎期颅咽管囊残余鳞状上皮的肿瘤,在颅内肿瘤中较为常见,约占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10%-20%。垂体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其中青壮年相对高发,且男性发病略多于女性。

        医生提醒,垂体瘤除了会导致头痛、视力下降外,还可能导致女性月经不调、闭经、不孕,男性性功能减退、毛发脱落,以及出现体重异常增减、血糖紊乱、面容改变(如肢端肥大)等症状,若出现上述表现且持续不缓解,需及时就医做头颅磁共振、激素水平检测等检查,做到早发现、早干预。

        在预防方面,虽然垂体瘤病因尚未完全明确,但保持规律作息、均衡饮食、适度运动的健康生活方式,减少放射性物质、化学毒物接触及不必要的头部辐射检查,有肿瘤或内分泌疾病家族史者定期体检,同时关注心理健康、避免长期焦虑抑郁,都有助于降低患病风险。

        记者/徐依励 通讯员/潘曼琪

        报道链接:https://huacheng.gz-cmc.com/pages/2025/09/08/SF143669949df9db588de248b1bb7b44.html?channel=weixin

        报道日期:2025-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