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副主任医师器官移植科医疗专长:
鞠卫强,男,副主任医师,广东省肝脏病学会器官移植专业委员会委员。2000年毕业于山东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2003年获医学硕士学位,毕业后留在本中心工作。2009年获医学博士学位。能独立完成供肝的切取及修整工作,能独立完成肝移植手术,作为第一助手能配合主刀完成各种复杂的肝移植及腹部器官联合移植手术。参与临床肝移植800余例,其中主刀完成50余例,在肝移植围手术期管理及移植肝血流彩色多普勒超声监测方面具有十分丰富的临床经验。在小儿肝移植方面具有较为丰富的经验。协助开展了亚洲首例成功的上腹部器官簇移植术(目前完成14例)及亚洲最高龄患者(76岁)肝移植术,协助成功开展了国内首例母子亲体小肠移植术,协助成功开展了华南地区首例成人活体扩大右半肝肝移植术及本中心首例胰肾联合移植术。2007年赴香港大学玛丽医院进修,学习活体肝移植手术技术及围手术期管理。主持参加科研项目10项,获奖两项,参编专著4部。发表论著40余篇,第一作者SCI论文4篇。
- 教授器官移植科医疗专长:
长期从事肝胆外科、肝移植、胰腺移植、小肠移植及多器官移植临床工作及基础研究,具有300余例临床肝移植经验,熟练掌握肝移植及腹部其他器官移植的供受体手术操作及围手术期处理。尤其擅长肝癌肝移植、移植受体的免疫功能评估和个体化免疫抑制治疗,相关临床研究被权威的《美国肝脏移植临床指南》采用。对罕见病因引起的终末期肝病的肝移植亦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 副主任医师器官移植科医疗专长:
熟练掌握肾脏移植的术前准备及术后处理,准确把握手术适应征,妥善处理肾移植术后短期及远期并发症,在肾移植术后重症肺炎的诊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着力于术后免疫抑制方案的个体化,强调免疫抑制力度在个体的差异,在不增加急性排斥风险的基础上减少术后肺部感染及其他感染,尤其是BK病毒感染风险。在老年肾移植及儿童肾移植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对肾移植术后出现的移植物肾病能够根据致病因素针对性地找到合理的处理方案。熟练掌握并能高质量地完成尸肾切取、供肾修整及同种异体肾移植手术,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低。
- 副主任医师/副教授器官移植科医疗专长:
参与1000余例肾移植手术,包括常规肾移植手术,多次肾移植手术,儿童肾移植手术,儿童供体肾移植手术,儿童双供肾手术,回肠膀胱肾移植手术,各种病因的自体肾移植手术等。在肾移植术后各种并发症的处理,包括术后各种排斥反应,各种类型的感染的诊治,肾移植免疫耐受,IgA肾病肾移植术后复发的处理,胰岛移植的动物及临床研究等方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主持省部级项目基金3项,作为课题骨干参加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数十项。
- 副主任医师器官移植科医疗专长:
从事肝移植外科工作10余年,至今已施行肝移植移植手术300余例,完成的主要手术方式有经典式、背驮式、改良背驮式、减体积及小儿肝移植、活体肝移植、肝肾联合移植、多器官移植、无缺血肝移植等,参与了全新无缺血肝移植手术方式的创立及优化,熟练掌握了肝移植及腹部其他器官移植的围手术期处理及并发症处理,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肝癌、乙肝肝硬化、肝功能衰竭、遗传代谢病等终末期肝病的肝移植手术治疗及个体化免疫抑制治疗。
- 教授器官移植科医疗专长:
大学毕业后一直从事普通外科包括肝胆外科、胃肠外科临床工作,能完成普外科常见病的诊治及各种高难度手术。1991年起从事器官移植,至今已施行肝脏移植1000多例,其中本人主刀600多例。完成的主要手术方式有经典式、背驮式、改良背驮式、减体积及小儿肝移植、肝肾联合移植等,成功施行亚洲首例上腹部器官族移植(已完成13例)、亚洲首例肝脏小肠联合移植、国内首例二肝三受肝移植,国内首例肝移植联合胰十二指肠切除、母子间亲体小肠移植、华南地区首例活体右半肝移植(带肝中静脉)、国内首例肝段移植,中山大学首例胰肾联合移植(已完成16例)等。经过长期实践,掌握了临床器官移植的各种处理方法,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上述成绩已获国家及多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
- 副主任医师器官移植科医疗专长:
2007年中山大学外科学博士毕业,一直从事肝脏外科、肝移植与乙肝肝硬化及肝癌肝移植相关治疗临床工作。擅长肝癌、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等终末期肝病的肝移植手术治疗与综合治疗并进行深入系统研究。对肝移植手术治疗、肝移植围手术期及术后中长期管理、肝癌综合治疗及乙肝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肝功能衰竭等危急重症救治丰富的临床经验。
- 主任医师器官移植科医疗专长:
从事外科专业包括器官移植专业20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主要从事肝移植、胰腺移植、小肠移植以及多器官移植的临床及科研工作。对肝癌的临床诊断及综合治疗、肝移植手段治疗各种类型肝癌有较为深刻认识。对各种原因导致的肝硬化的保守治疗,乙肝重症患者肝移植的围手术期处理有较为丰富的临床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