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
蒋小云
职称:主任医师, 教授
科室:儿科
擅长:

熟练诊治儿科呼吸、消化、泌尿等系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对疑难危重病和儿童罕见病、遗传病的诊治有丰富的经验,尤其擅长诊治小儿泌尿系统和风湿免疫性疾病的诊治,如儿童遗传性肾病、紫癜性肾炎、急性肾损伤、慢性肾脏病、血尿、蛋白尿、肾小管间质病、IgA肾病、难治性肾病综合征、血管炎、泌尿道感染、遗尿症、系统性红斑狼疮、特发性关节炎等,以及儿童肾移植的围术期评估和治疗、腹膜透析、血液透析等肾替代治疗方案制定。

出诊安排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星期六 星期日
上午
下午
简介

医疗特长:

熟练诊治儿科呼吸、消化、泌尿等系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对疑难危重病和儿童罕见病、遗传病的诊治有丰富的经验,尤其擅长诊治小儿泌尿系统和风湿免疫性疾病的诊治,如儿童遗传性肾病、紫癜性肾炎、急性肾损伤、慢性肾脏病、血尿、蛋白尿、肾小管间质病、IgA肾病、难治性肾病综合征、血管炎、泌尿道感染、遗尿症、系统性红斑狼疮、特发性关节炎等,以及儿童肾移植的围术期评估和治疗、腹膜透析、血液透析等肾替代治疗方案制定。

 

研究方向小儿肾脏、风湿性疾病的基础和临床。

主要教育和工作经历:

1984.9-1990.6 中山医科大学医学系本科,获学士学位

2000.9- 2002.6中山大学临床医学博士研究生,获博士学位

1990年自中山医科大学毕业后一直在中山一院儿科工作至今,现任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主任、儿科教研室主任、儿科住培基地主任、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后)导师,广东省教学名师,宝钢优秀教师,中山大学教学名师。

学术成就:参与编写制定共识指南23篇。主编教材/专著5本、副主编教材/专著3本,参编教材/专著8本。以最大限度提高肾脏和风湿性疾病患儿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为目标,开展了系列研究,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项国家科技支撑项目子课题及12项省级项目、1项中山大学 “5010”及1项中山一院“2030”项目的资助,在国内外高水平期刊发表研究成果160多篇。重要研究成果的推广及应用提高了儿童肾脏病早期诊断率和长期规范化随诊率,改善了患儿的预后。负责制定和更新《儿童激素敏感、复发/依赖肾病综合征诊治循证指南》,牵头组织全国37家医院对肾病综合征患儿进行多中心研究,揭示了儿童肾病综合征频复发及激素耐药机制的部分机制,论文《我国儿童激素敏感、复发/依赖肾病综合征诊疗现状多中心研究(中华医学会百篇优秀论文)》被评为《中华医学会百篇优秀论文》,《儿童激素敏感、复发/依赖肾病综合征诊治循证指南(2016)》获被引用排名前10名,《中国儿童15项常用临床检验指标的生物参考区间研究》获2022年度中华医学科技论文证书、第七届中国科协优秀科技论文遴选计划优秀论文证书;发现了儿童IgAN早期诊断的新型生物标志物和疾病进展的重要机制,为临床治疗和延缓IgAN进展提供新的治疗思路和潜在治疗靶点,研究成果《儿童IgA肾病进展机制研究和精准防治体系的构建》获2022年度广东省精准医学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第一完成人),《儿童IgA肾病进展的危险因素和关键机制研究》获2022年度第四届广东医学科技奖二等奖(第一完成人)。参与全国《慢性肾脏病患儿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防控建议》《儿童慢性肾脏病网上医疗咨询建议思维导图 》、《广东省儿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专家共识》、《特殊状态儿童预防接种(广东)专家共识》的制定。

社会任职:教育部高等学校儿科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第16届肾脏学组副组长;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全科医学学组副组长;中国医师协会儿科分会委员、儿童血液净化学组委员;广东省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候任主委、肾脏风湿专业学组组长;广东省女医师协会儿科医师专委会主任委员;广东省健康管理学会儿科学及青少年健康管理专委会主任委员;广东省本科高校临床医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儿科学专业分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学教育协会儿科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儿科杂志》《中华肾脏病杂志》《中国实用儿科杂志》《中山大学学报》编委,《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和《国际儿科学杂志》特约编委。

荣誉及获奖:广东省“特支计划”教学名师、中山大学教学名师。获宝钢优秀教师、全国优秀专业基地主任、岭南名医、羊城好医生、南粤巾帼好医生等称号。获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广东省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广东省精准医学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项,广东医学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