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南沙发布】“520”,这家医院迎来第3000个宝宝!(节选)

      5月20日上午9:49,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南沙)医院迎来第3000个新生宝宝。“‘520’是一个特别的日子,宝宝的到来就是我们一家最好的礼物。”宝宝的爸爸李先生开心地说。

      3000个宝宝平安出生的背后,是多学科团队的倾情守护。这支由产科、新生儿科、手术麻醉中心、ICU等精锐力量组成的队伍,临床经验丰富、危急重症救治能力突出。此前,多学科护持极早产龙凤胎顺利降生、双胞胎中一胎罕见“无心”,另一胎儿在医护团队守护下正常发育至36+周并平安诞生等案例,都彰显出团队的专业与担当。

 

image-20250521103703-1

 

文/谢子亮

报道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pzsWI41eom7kQmSD0RIt1Q

报道时间:2025-05-21

 

从正文提取图片为封面
组织
审核角色
网站管理员

【广州日报】“空中利器” 助力!广东这场应急航空医疗救援演练解锁守护生命 “新速度”

      为提升应急航空救援与医疗救护协同能力,进一步完善广东省应急航空救援体系,4月30日,广东省应急航空救援中心联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以下简称中山一院)开展应急航空医疗救援演练。此次演练中,省应急航空救援中心与中山一院应急医疗队(HEAT)高效联合,展现出平战结合、快速反应的应急救援能力。

 

image-20250512134549-1

 

      此次演练以实战为导向,模拟一名腰椎骨折的创伤患者需从中山一院院本部转运至南沙院区。演练过程中,中山一院HEAT应急医疗队迅速响应,与救援机组紧密配合,完成了患者的转运和救治任务。据统计,此次模拟紧急转运全程仅耗时约17分钟,较传统地面转运的1小时10分钟大幅缩短,效率提升超4倍,充分体现了应急空中救援通道在危重症救治中的关键作用。

      作为内地应急管理系统使用的首架H175直升机,该机型凭借长航程、高速度、低震动客舱和多任务灵活性优势,成为抢险救灾、搜索救援和紧急转运的“空中利器”。中山一院院本部和南沙院区分别建设可承重8吨和13.5吨的高架直升机场,兼容多种直升机起降作业,可满足未来不同救援场景需求。

 

image-20250512134635-2

      此次实战化演练,检验了救援机组、中山一院HEAT应急医疗队和后勤保障团队的应急响应能力,尤其是中山一院 HEAT 应急医疗队在接到任务后,能够迅速集结、快速反应,展现出良好的应急救援素养。同时,进一步优化了应急航空医疗救援的协作流程,明确了各参与方在应急救援中的职责和任务,提高了救援工作的效率和协同性。

      从内地应急管理系统首架H175直升机的投用到首次联合地方医院开展应急航空医疗救援演练,广东正以政策创新与科技赋能双轮驱动,打造全国应急航空救援与低空经济融合发展的标杆,为应对重大突发公共事件提供“广东方案”。

 

记者:叶作林 骆昌威 通讯员:粤应宣

报道链接:https://huacheng.gz-cmc.com/pages/2025/05/01/SF137672638f792f8299dd489cb87907.html

报道日期:2025-5-1

从正文提取图片为封面
组织
审核角色
网站管理员

张弩

医疗特长:全面掌握神经外科常见病与多发病的诊治,主攻方向为以手术为核心的各类胶质瘤新型临床试验与颅底显微神经外科。擅长多模态影像技术引导下的胶质瘤神经外科手术,并开展各类创新性临床试验;胶质瘤患者的手术切除率、功能保留率以及远期生存期均达到国际一流水平。同时擅长颅底神经外科疾病如听神经瘤、鞍区肿瘤、海绵窦区肿瘤、岩斜区肿瘤、CPA区、颈静脉孔区肿瘤以及中线深部肿瘤的显微手术治疗;同时每年完成4级神经外科手术250台左右,肿瘤全切率高,功能保护好,无死亡病例,严重并发症发生率0.5%以下。

 

张弩,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神经外科学科带头人;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青年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常委、神经肿瘤学组副组长、广东省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副主委、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协会神经肿瘤分会主委。

医生照片
所属科室

全面掌握神经外科常见病与多发病的诊治,主攻方向为以手术为核心的各类胶质瘤新型临床试验与颅底显微神经外科。擅长多模态影像技术引导下的胶质瘤神经外科手术,并开展各类创新性临床试验;胶质瘤患者的手术切除率、功能保留率以及远期生存期均达到国际一流水平。同时擅长颅底神经外科疾病如听神经瘤、鞍区肿瘤、海绵窦区肿瘤、岩斜区肿瘤、CPA区、颈静脉孔区肿瘤以及中线深部肿瘤的显微手术治疗;同时每年完成4级神经外科手术250台左右,肿瘤全切率高,功能保护好,无死亡病例,严重并发症发生率0.5%以下。

职称
级别
导师资格
学位/学历
博士研究生

【广州南沙发布】靠谱!南沙两大标杆单位携手用AI助您减肥→

      为积极响应国家体重管理年三年行动号召,近日,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南沙院区(以下简称“中山一院南沙院区”)健康管理中心在前期开始体重管理门诊、生活方式医学门诊的基础上,正式启动“体重管理工作坊”建设工作,并与南沙企业云从科技正式启动共建智能全流程“健康管理伴侣”智能体,通过科技赋能与多场景联动,期待为大湾区居民构建全流程健康管理新模式。

 

image-20250416095321-1

 

      活动上,中山一院南沙院区还与企业代表华润电力华南区总部签署了《健康湾区共同倡议》,推动医企共建,期待为大湾区企业提供深度健康管理服务,优化健康评估、管理和优质医疗资源绿色通道服务等,让大家来到南沙,健康更安心、更有保障。

 

      体重管理门诊

      每周二上午开诊

      当天下午,中山一院南沙院区健康管理中心的一间会议室内,影像科、内分泌科、消化科、泌尿外科、心血管内科等多位专家聚集在一起,讨论一位新加坡籍华人的体检报告。

      其自诉上周看到报告:前列腺抗原升高提示前列腺肿瘤、超重、血脂高伴随颈动脉斑块形成……体检者非常担心和焦虑。专家们逐一剖析问题,经过集体商讨,对这些问题逐一分析,不仅排除了肿瘤的担忧,还针对慢性疾病、超重和血脂风险制定了详细的生活方式管理方案,推荐他加入该中心的健康管理服务包计划……

 

image-20250416095404-2

 

      中山一院南沙院区健康管理中心执行主任张亚东介绍,该健康管理中心率先响应国家“体重管理年”行动计划,开设体重管理门诊及生活方式医学门诊

      近期,又开通主任体检报告多学科解读门诊和MDT专家门诊,期望结合多学科诊疗与智能化设备,一站式解决体检完一堆问题不知道怎么办或各专科到处找的难题,从而破解超重引发的慢病难题等。

      “根据我们中心体检的数据显示,南沙超半数企业体检者存在超重问题,其中血脂异常、心血管疾病等风险问题非常普遍。超重背后的代谢、内分泌和心脑血管风险非常严重。中山一院和伯明翰大学公卫学院、中山大学公卫学院联合开发了心血管风险相关系统,体检者输入自己的生活习惯,加上体检指标,即可预测未来10年的心脑血管风险有多大。”张亚东表示,以体重管理为抓手,不仅能帮助体检者改善健康指标,快速见效,而且能依托这个抓手,改变健康理念,带动整体健康管理提升,为南沙乃至大湾区的建设者们提供健康支持。目前,该健康管理中心经常接待港澳体检者来做健康保障。

      “我们建立了一套完善的体重管理体系,购置了包括脂肪肝肝弹力测定设备、体脂成分分析仪、心理测评工具、胶囊内镜等多种专业设备,并引入全套生活方式管理的运动、营养方案,有降脂药物、大家熟知的‘减肥针’、代餐和中医疗法等。我们还正积极引入肠道菌群检测和治疗,从检测、评估到治疗全方位覆盖。”

      张亚东认为,体重管理需要从生活细节入手,不仅要提供生活方式干预,还针对一些喝凉水都变胖、反复复发性肥胖、严重肥胖的群体采用主动健康的方式,并结合药物治疗、代餐等手段帮助其科学减重,降低疾病风险。

      他表示,作为中国营养学会健康管理分会的常委,在学会的指导支持下他建设了营养早餐餐厅,为体检者提供营养指导,同时,作为医企共健的一部分,“我们与企业合作,派出优秀营养师,建设营养餐厅,提供科学的膳食指导;同时强调家庭的重要性,指导家庭‘掌勺人’合理控制油盐摄入,并建立家庭成员之间的健康监督机制。此外,我们通过检后管理系统和智能化设备,帮助体检者养成定期运动和健康监测的习惯,让健康管理真正落地。”

 

image-20250416095437-3

 

      小南获悉,当前中山一院南沙院区健康管理中心已开设体重管理门诊,开诊时间为每周二上午,而下午为主任多学科报告解读门诊,一站式解决体检后多专科问题。

 

      体重管理“有妙招”

      AI助手上线

      当天启动建设的智能全流程“健康管理伴侣”智能体则将让“减肥”路不再孤单,AI将服务于“减肥”全过程

      据云从科技联合创始人刘君介绍,“智能全流程健康管理伴侣”系统覆盖检前、检中、检后全流程:检前通过AI互动生成个性化体检建议;检中整合多科室数据智能研判指标风险;检后依托可穿戴设备动态监测血压、血糖等数据,及时预警异常并推送健康指南。

      “我们希望通过这一创新服务,为南沙及大湾区的人才提供更高质量的健康管理支持。”刘君表示,该系统不会局限于医院场景,而是深入到用户的生活和工作中,为用户提供“时时守护健康”的体验。

 

image-20250416095544-5

 

      张亚东同样认为,借助智能化手段可实现全流程个性化管理,从而让“减肥”事半功倍

      “我们通过智能可穿戴设备和居家设备,实时监测体检者的健康数据,如血糖、血压、运动步数等。例如,减重管理系统可以定期提醒体检者打卡运动,帮助他们养成健康习惯。智能化设备的引入,让健康管理更加高效和便捷。”张亚东举例说。

      小南了解到,目前智能全流程“健康管理伴侣”智能体项目已正式启动建设,2024年第三季度优先服务南沙高层次人才,同年年底覆盖南沙全体居民,并计划于2025年上半年扩展至大湾区其他城市,为大湾区居民提供健康保障支撑。

 

image-20250416095609-6

 

      “体重管理是切入点,健康湾区是落脚点。”张亚东强调,“我们正在打造的不仅是诊疗系统,更是全民主动健康的新生态。当每个个体都成为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健康中国’的蓝图才能真正落地生根。”

 

文/记者 谢子亮

报道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D5NZC23sc58vw4SRFxNIRQ

报道时间:2025-04-10

 

从正文提取图片为封面
组织
审核角色
网站管理员

【新华社】中山一院打通跨院区“空中生命线”

image-20250317092510-1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医学综合楼直升机停机坪日前投入使用,实现15分钟50公里跨院区急救转运,成功打通“空中生命线 ”。

      近年来,中山一院持续完善应急反应与救治体系,包括自主研发移动ICU和移动CT设备,组建中山一院应急医疗队等,为紧急医疗救援和救治提供平台和人才队伍保障。

 

记者:徐弘毅

报道链接:https://h.xinhuaxmt.com/vh512/share/12447853?d=134feca&channel=weixin&time=1742173309296

报道日期:2025-03-14

从正文提取图片为封面
组织
审核角色
网站管理员

张亚东

医疗特长:擅长1、疑难性功能障碍和前列腺疾病等诊疗 2、男性抗衰与健康管理3阴茎假体植入、生殖器整形等微创手术。 从事泌尿男科工作近20年,先后赴美国休斯敦、英国UCLH学习男科诊疗技术整形和假体植入),多次全国会议做“阴茎弯曲矫形术(改良)、延长、假体植入术”等手术演示,手术视频入选中华医学会中国名家中小手术集。

 

获中山一院好医生(20年度),羊城好医生(21年度),广东实力中青年医生(22年度),全国互联网男科好大夫4次。

中山大学医学博士,目前担任中山一院健康管理中心副主任、南沙院区执行主任;

中华医学会男科分会性功能障碍学组秘书;

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男科分会副主委;

中国营养学会健康管理分会常委;

中国中医信息学会男科分会常委;

广东省医学会男科微创手术学组副组长;

广东省临床医学会男科分会副主委;

广东省老年健康协会健康管理分会副主委;

广东省医学会健康管理分会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健康管理分会常委;

中国早泄诊疗协作组成员;

深圳市新兴产业项目评审专家、广东药科大学兼职教授;

医生照片
所属科室

擅长1、疑难性功能障碍和前列腺疾病等诊疗 2、男性抗衰与健康管理3、阴茎假体植入、生殖器整形等微创手术。 从事泌尿男科工作近20年,先后赴美国休斯敦、英国UCLH学习男科诊疗技术(含整形和假体植入),多次全国会议做“阴茎弯曲矫形术(改良)、延长、假体植入术”等手术演示,手术视频入选中华医学会中国名家中小手术集。

级别
导师资格
学位/学历
博士/研究生

余慕雪

医疗特长:专长于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高危重症新生儿、新生儿黄疸、新生儿溶血病、双胎等院内和出院后随访管理。在儿童保健牛奶蛋白过敏、食物过敏等方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1995年中山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毕业后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从事医教研工作至今,2004年、2011年分别获中山大学儿科学硕士、博士学位。兼任广东省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常务委员、广东省健康管理学会儿科学及青少年健康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临床医学学会新生儿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州市医师协会儿科医师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委员、广东省医学会医学鉴定专家库成员。获“中山一院好医生”表彰、中山大学教务部、广东省柯麟医学教育基金会“叶任高-李幼姬”夫妇临床医学优秀中青年教师奖、获中华医学会优秀教育技术学术研究成果奖。

医生照片
所属科室

专长于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高危重症新生儿、新生儿黄疸、新生儿溶血病、双胎等院内和出院后随访管理。在儿童保健、牛奶蛋白过敏、食物过敏等方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职称
级别
学位/学历
博士

黄刚

医疗特长:

从事肾移植临床工作20年,擅长肾移植、二次肾移植、胰肾联合移植、肝肾联合移植、儿童肾移植、活体供肾切取及肾移植、同侧双肾移植、跨血型肾移植、高致敏患者肾移植等,对于供肾质量评估及肾移植围手术期处理,急慢性排斥(细胞性和体液性),病毒感染(BKVJCVCMVB19等)和肾病复发等并发症的诊治有丰富的经验,评为广州日报实力中青年医生。

 

个人简介和社会兼职: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器官移植科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美国匹兹堡大学医学中心(UPMC)、Montefiore Hospital移植病理科、Thomas E. Starzl Transplantation Institute访问学者,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肾移植学分会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移植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分会病理组委员,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分会移植感染学组委员,美国、欧洲、国际移植协会会员,广东省杰出青年医学人才,广东实力中青年医生,广东省泌尿生殖协会肾脏移植学分会常务委员,广东省免疫学会移植免疫分会常务委员广东省医院协会科研实验室建设与管理专委会委员,《中华器官移植杂志》通讯编委,《器官移植杂志》通讯编委。

尤其擅长移植受者或免疫抑制人群多瘤病毒感染相关并发症的预防、早期诊断和治疗,以及移植肾穿刺病理活检-临床-分子检验-影像学多学科联合精准诊治体系,获广州市临床高新-重大-特色技术项目的特色项目。组建肾移植多瘤病毒感染受者微信随访平台,患者遍及全国30余个省份。

工作经历:

2021.1-至今,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主任医师

2016.1-2020.12,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副主任医师

2014.6-2015.7,美国匹兹堡大学医学中心(UPMC, Montefiore医院移植病理科和Thomas E. Starzl 器官移植研究所) 访问学者(国家公派出国留学)

 

科研情况:

        2008年获中山大学外科学博士学位。2006年以来专注于免疫抑制人群多瘤病毒相关性疾病的预防、无创诊断技术的开发、治疗的临床研究及相关发病机制的基础研究。受邀参加《国际BK病毒防治指南》制定,也是中国大陆唯一参与人。主编《中国BK病毒防治指南》。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中国器官移植发展基金会基金1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4项,广州地区临床特色技术项目1项、及中山大学等其他基金13项。研究成果先后20余次在全国学术会议上发言,14次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口头发言,包括2024202320222019年美国器官移植年会(ATC)202420202016年国际器官移植大会(TTS),202320192017年欧洲器官移植大会(ESOT)2017亚洲器官移植大会。研究成果得到国内数十家单位的临床应用与推广,学术成绩获得同行专家一致认可。迄今共发表第一/通讯作者论文40余篇,其中SCI论著25篇,单篇最高被引频次54次。参编专著5部。

 

医生照片
所属科室

从事肾移植临床工作20年,擅长肾移植、二次肾移植、胰肾联合移植、肝肾联合移植、儿童肾移植、活体供肾切取及肾移植、同侧双肾移植、跨血型肾移植、高致敏患者肾移植等,对于供肾质量评估及肾移植围手术期处理,急慢性排斥(细胞性和体液性),病毒感染(BKV、JCV、CMV、B19等)和肾病复发等并发症的诊治有丰富的经验,评为广州日报实力中青年医生。

职称
级别
导师资格
学位/学历
博士/研究生

毛海萍

医疗特长:肾内科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病的诊断和治疗,包括原发性和继发性肾小球疾病、肾小管间质性疾病、药物性肾损害、尿路感染等。擅长急慢性肾衰竭的诊治以及终末期肾脏病腹膜透析的综合治疗,其中提高生活质量、残余肾功能的保护、心血管疾病并发症的防治和管理等方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主要教育和工作经历:1988年本科毕业,获得中山大学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学位。2001年至2004年美国波士顿大学波士顿医疗中心肾科的访问学者。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内科从事肾脏病临床、教学和科研等工作30余年。

 

社会兼职:现任广东省医师协会肾脏病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肾脏病杂志》副总编辑,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肾脏病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药理学会肾脏药理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康复医学会肾脏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

 

研究方向和主要工作成绩:主要研究方向为腹膜透析纤维化的防治、残余肾功能的保护、心血管并发症的防治以及肾脏纤维化的分子机制和防治策略。主持各级科研项目2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8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发表SCI论文140余篇,包括Kidney Int. Advanced Sci. Autophagy. J Am Soc Nephrol.等高影响力杂志。作为成果主要参与者和完成人,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广东省科学技术一等奖、广东省自然科学一等奖和广东医学科技一等奖。

医生照片
所属科室

肾内科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病的诊断和治疗,包括原发性和继发性肾小球疾病、肾小管间质性疾病、药物性肾损害、尿路感染等。擅长急慢性肾衰竭的诊治以及终末期肾脏病腹膜透析的综合治疗,其中提高生活质量、残余肾功能的保护、心血管疾病并发症的防治和管理等方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级别
导师资格
学位/学历
博士研究生

【广州日报】香港长者医疗券正式落地中山一院南沙院区

      9月6日起,香港长者医疗券正式适用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南沙院区(以下简称“中山一院南沙院区”),符合资格的香港长者在中山一院南沙院区就诊时,可使用医疗券支付14个指定科室、24个专科门诊的就医费用。

      为提升居住在大湾区城市香港长者的就医便利性和灵活性,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宣布推出“长者医疗券大湾区试点计划”,中山一院院本部及中山一院南沙院区均在试点名单内,中山一院院本部已于今年6月28日启用长者医疗券服务。

 

image-20240910143833-1

2024年8月5日,中山一院南沙院区与香港卫生署签署“长者医疗券大湾区试点计划”服务协议

 

      根据中山一院南沙院区与香港卫生署签署的协议内容,符合资格的香港长者可使用医疗券支付在南沙院区内科、外科、妇科、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待投入服务)、皮肤科、康复医学科、中医科、神经科、心血管医学部、临床营养科、健康管理中心、急诊科等14个指定科室,24个专科门诊的医疗服务费用。

      据了解,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从2009年推出长者医疗券计划。目前,该计划资助每名年满65岁的合资格香港长者每年2000港元的医疗券(累积上限为8000港元),让长者选用最符合自己健康需要的医疗服务。

 

记者:徐依励 通讯员:章智琦

报道链接:https://huacheng.gz-cmc.com/pages/2024/09/06/SF12573474dc89cefcd95e47f1a018fa.html?channel=weixin

报道日期:2024-09-06

 

从正文提取图片为封面
组织
审核角色
网站管理员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