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娟

对血液系统各种贫血、出血性疾病、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等疾病有着丰富的诊治经验,对疑难和罕见病有独到的见解。专注多发性骨髓瘤研究30余年并取得重大成就,相关成果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三等奖以及华夏医学科技奖二等奖。创立的新诊断多发性骨髓瘤的整体治疗体系使骨髓瘤患者生存期延长两倍以上,实现了把恶性肿瘤变成慢性病的目标。
对血液系统各种贫血、出血性疾病、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等疾病有着丰富的诊治经验,对疑难和罕见病有独到的见解。专注多发性骨髓瘤研究30余年并取得重大成就,相关成果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三等奖以及华夏医学科技奖二等奖。创立的新诊断多发性骨髓瘤的整体治疗体系使骨髓瘤患者生存期延长两倍以上,实现了把恶性肿瘤变成慢性病的目标。
医疗特长:
擅长胃肠胰腺外科临床常见的腹腔镜胃癌根治术、胃肠间质瘤切除术、各部位结肠癌、直肠癌腹腔镜根治术、肠癌保功能根治术。熟悉机器人辅助的胃肠肿瘤根治手术。擅长胰腺良性和恶性疾病的外科治疗、熟悉胰十二指肠切除等手术、食管中下段癌根治、十二指肠良恶性肿瘤的外科治疗,以及对腹股沟疝和切口疝的各种外科治疗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对肛肠常见疾病,如各型痔疮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开展减重代谢手术。
研究方向:
1.胃肠道恶性肿瘤的基础和临床研究;
2.减重代谢手术治疗与基础研究;
3.外科临床营养和胃肠道良性疾病的诊治
主要教育和工作经历:
1988年-1993年山西医学院医疗系,1995年-1998年就读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外科学硕士研究生,1997年获“卫生部.日本第一制药”优秀研究生,中山医科大学优秀研究生,毕业后以优异成绩留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外科工作至今。1999年获主治医师资格,2003年6月获中山大学临床医学博士学位,同年获广东省南粤优秀博士研究生奖学金。2005年晋升外科副教授。2000年赴麻省大学医学中心普通外科Massachusetts University of Medical center(Worcester, MA)进修学习。2003年在香港大学玛丽医院外科学系(Queen Mary Hospital of Hong Kong University)进修学习。2013年晋升主任医师。2017年担任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镜中心副主任。2018年参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南沙)医院筹建。担任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南沙)医院副院长、胃肠外科执行主任。
社会兼职: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外科中心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南沙)医院副院长;广州市第十四届政协委员,民盟广东省委委员,民盟广东省委健康卫生委员会副主任,民盟中山大学北校区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科学普及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医学科普分会常委,广东省健康科普专家库专家召集人,广东省医学会消化肿瘤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学会医学科普分会候任主委;广东省医师协会加速康复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胃肠外科分会常务委员,广东省健康管理学会消化内镜 MDT 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胃肠外科杂志》《中华结直肠外科电子杂志》《消化肿瘤杂志》《中华医学百科全书》肿瘤卷等杂志编委,《中华实验外科杂志》通讯编委,《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特约审稿人;知名健康科普平台"兰世亭"创始人;《胃肠健康那些事》(人民卫生出版社)获国家卫健委/科技部新时代健康科普作品征集大赛入围作品奖及广州市优秀科普图书奖;
论著:
专著:
1、马晋平主编.《胃肠健康那些事》.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20年.
2、马晋平,杨杰主编.读得懂的医学:消化的秘密.电子工业出版社,2016年.
3、王庭槐,肖海鹏,陈创奇主编,马晋平(副主编). 现代灾难医学.中山大学出版社, 2011年.
4、任建林主编. 胰腺癌.人民军医出版社, 2010年.
5、梁力建主编. 普通外科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年.
6、汪建平、詹文华主编.《胃肠外科手术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年.
健康科普及获奖
2023年,获广东省医学科技奖科普奖《消化系统常见疾病的医学健康科普平台的建设与推广》。
2020年,获广州市优秀科普图书奖。
2019年,获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第二届“广东十大科学传播达人”。
2019年,获得腾讯新闻?健康颁布的杰出医学科普作者。
2018年,“胡润.平安中国好医生”,作为广东的获奖医生代表前往上海发布会现场领奖。
2017年,广州市科创委和广州电视台联合举办的“我身边的科技大咖”。
2017年,获得“搜狐自媒体医生领袖奖”。
2016年,获得“中国健康总评榜 年度科普先锋”。
2011年,获得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年度院级优秀教师。
2010年,获得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胃癌外科的临床和实验研究)。
2006年,获得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提高胃癌外科疗效的临床和基础研究)
科研基金
专利:
获国家专利27项,其中发明专利16项。
擅长胃肠胰腺外科临床常见的腹腔镜胃癌根治术、胃肠间质瘤切除术、各部位结肠癌、直肠癌腹腔镜根治术、肠癌保功能根治术。熟悉机器人辅助的胃肠肿瘤根治手术。擅长胰腺良性和恶性疾病的外科治疗、熟悉胰十二指肠切除等手术、食管中下段癌根治、十二指肠良恶性肿瘤的外科治疗,以及对腹股沟疝和切口疝的各种外科治疗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对肛肠常见疾病,如各型痔疮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开展减重代谢手术。
1. 从事普通外科专业30余年,长期致力于胃癌外科研究,率先在国内开展和推广胃癌标准D2和D2(+)淋巴结清扫、鞘内淋巴结清扫,进展期胃癌外科治疗后5年生存率超过60%,治疗效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 擅长胃肠间质瘤(GIST)外科和综合治疗;擅长结直肠肿瘤、结直肠息肉及息肉病、炎症性肠病及肛门良性疾病的诊治,对于全直肠系膜切除、低位保功能的直肠癌手术、全结肠切除术、结肠“J”型贮袋重建直肠术等方面有深入研究和丰富经验。3. 对于胰腺疾病、腹膜后肿瘤、食道癌、食道良性疾病等有丰富的诊治经验,尤其在胃或结肠代食道术、保留幽门的Whipple术、消化道重建术等方面在国内属于领先水平;4.熟练应用达芬奇机器人、腹腔镜及消化道内镜对胃肠道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
医疗特长:
毕业后一直从事肝胆胰脾外科临床工作;擅长胆道肿瘤、胰腺肿瘤、肝脏肿瘤、肝胆管结石、门静脉高压症等疾病的诊断与外科手术治疗,特别是处理肝胆胰脾疾病的疑难重症方面有丰富的经验;在传统开腹手术和利用腹腔镜、胆道镜、十二指肠镜、达芬奇机器人等微创技术治疗肝胆胰疾病有较深的造诣。
研究方向:肝胆胰脾疾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特别专注于肝胆胰肿瘤的手术与综合治疗。
主要教育和工作经历:1993年7月毕业于原中山医科大学医疗系,已先后获得外科学医学硕士、博士学位,曾在香港大学玛丽医院和美国华盛顿大学医学院进修留学。
社会兼职:广东省健康管理学会胰腺疾病专委会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学会肝胆胰外科分会胰腺学组组长,广东省抗癌协会胆道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委和全国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胰腺外科医师分会常委,广东省器官医学与技术学会腹腔镜手术技术与培训专委会副主委,广东省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分会委员和代谢营养学组副组长,广东省肝脏病学会肝病微创治疗分会副主委,广东省医师协会毕业后医学教育工作委员会委员等。
论著专著:从医以来在国内外有影响的杂志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主持省部级科研和教学基金8项,获得省部级科研成果3项,主编出版学术著作6部,参编6部。
其他主要工作成绩(比如获奖情况):南粤优秀教师,中山一院好医生,岭南名医。
毕业后一直从事肝胆胰脾外科临床工作;擅长胆道肿瘤、胰腺肿瘤、肝脏肿瘤、肝胆管结石、门静脉高压症等疾病的诊断与外科手术治疗,特别是处理肝胆胰脾疾病的疑难重症方面有丰富的经验;在传统开腹手术和利用腹腔镜、胆道镜、十二指肠镜、达芬奇机器人等微创技术治疗肝胆胰疾病有较深的造诣。
医疗特长:
2007年毕业后一直从事胸外科临床及科研工作,对胸外科多种常见的良恶性疾病如肺癌、食道癌、纵隔疾病、气胸、支气管扩张、肺大庖、漏斗胸等的外科诊治具有较丰富的经验,尤其擅长胸部疾病的微创治疗,以及肺癌、食道癌以手术为主的多学科综合治疗。主持及参与国家级、省部级、厅局级及其他科研基金多项。发表SCI论文15余篇。
研究方向:胸部肿瘤临床及基础研究,尤其是肺癌及食管癌相关的研究。
主要教育和工作经历:
2007年 中山大学外科学硕士毕业并留院工作
2007年至2010年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胸外科 住院医师
2010年至2019年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胸外科 主治医师
2014年至2017年 中山大学外科学在职博士
2019年至今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胸外科 副主任医师
社会兼职:
广东省医学会微创外科学会胸心外科学组委员
广东省医师协会胸外科医师分会ERAS学组委员
世界华人肿瘤医师协会胸部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
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青年委员
胸外科学院华南分院讲师
论著:
Lei Y, Xu Q, Zeng B, ZhangW, Zhen Y, Zhai Y, Cheng F, Mei W, Zheng D, Feng J, Lan J, Chen J. Angiotensin-(1-7)protects cardiomyocytes against high glucose-induced injuries through inhibitingreactive oxygen species-activated leptin-p38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kinase/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protein kinase 1/2 pathways, but not theleptin-c-Jun N-terminal kinase pathway in vitro. J Diabetes Investig. 2017 Jul; 8(4): 434-445.
Lei Y,Feng Y, Zeng B, Zhang X, Chen J, Zou J, Su C, Liu Z, Luo H, Zhang S. Effect ofProphylactic Thoracic Duct Ligation in Reducing the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Chylothorax during Esophagectomy: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Thorac Cardiovasc Surg. 2017 May 2.
Lei Y,Zhen Y, Zhang W, Sun X, Lin X, Feng J, Luo H, Chen Z, Su C, Zeng B, Chen J. Exogenoushydrogen sulfide exerts proliferation, anti-apoptosis, angiopoiesis andmigration effects via activating HSP90 pathway in EC109 cells. Oncol Rep. 2016 Jun; 35(6): 3714-3720.
LeiYY,Liu ZG, Yang WL. Negative correlation of cytoplasm TIMP3 with miR-222 indicatesa good prognosis for NSCLC. Onco TargetsTher. 2018; 11: 5551-5557.
LeiYY,Feng YF, Zeng B, Zhang W, Xu Q, Cheng F, Lan J, Luo HH, Zou JYong, Chen ZG, SuCH, Zhen YL, Chen JF. Exogenous H2S promotes cancer progress via activatingJAK2/STAT3 signaling pathway in EC109 cells. Int J Clin Exp Patho. 2018; 11(7): 3247-3256.
Lei YY, Xu YF, Liu ZG.Estrogen receptor beta 2 inhibits growth of lung transplantation tumors in miceby upregulating P38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Int JClin Exp Med. 2019;12(5):5598-605.
Lu J, Pan Y, Xia X, Gu Y, Lei Y. Prognostic Significance of mTORand PTEN in Patients with 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Biomed Res Int. 2015; 2015: 417210. (通讯作者)
Zeng B, Zhang X, Zhao JL, Wei ZW, Zhu HS,Fu MY, Zou DW, Feng YF, Luo HH, Lei YY. The role of DNMT1/hsa-miR-124-3p/BCAT1pathway in regulating growth and invasion of 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BMC cancer.2019 Jun;(19):609.(通讯作者)
Feng YF, Lei YY, Lu JB, Xi SY, Zhang Y, Huang QT, Wu QL, Wang F. RIT1suppresses 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growth and metastasis andpredicts good prognosis. Cell Death Dis. 2018Nov; 9(11): 1085. (共同第一作者)
Feng Y, Lei Y, Wu X, Huang Y, Rao H, Zhang Y, Wang F. GTF2I mutation frequentlyoccurs in more indolent thymic epithelial tumors and predicts better prognosis.Lung Cancer. 2017 Aug; 110: 48-52.(共同第一作者)
Cheang TY, Lei YY, Zhang ZQ, Zhou HY, Ye RY, Lin Y, Wang SM. Graphene oxide-hydroxyapatitenanocomposites effectively deliver HSV-TK suicide gene to inhibit human breastcancer growth. J Biomater Appl. 2018;33(2): 216-226. (共同第一作者)
Zeng B, Lei Y, Zhu H, Luo S, Zhuang M, Su C, Zou J, Yang L, Luo H. Aurora-Ais a novel predictor of poor prognosis in patients with resected lung adenocarcinoma.Chin J Cancer Res. 2014 Apr; 26(2): 166-173. (共同第一作者)
Zhen Y, Wu Q, Ding Y, Zhang W, Zhai Y,Lin X, Weng Y, Guo R, Zhang Y, Feng J, LeiY, Chen J. Exogenous hydrogen sulfide promotes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cell growth by activating the STAT3-COX-2 signaling pathway. OncolLett. 2018 May; 15(5):6562-6570. (共同通讯作者)
Chen TF, Xie CY, Rao BY, Shan SC, ZhangX, Zeng B, Lei YY, Luo HH. Surgical treatment to multiple primary lungcancer patient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BMC Surg. 2019; 19:185. (共同通讯作者)
Tang YB, Lei YY, Huang S, Li ZY,Chen XT, Luo HH, Cheng C, Chen J, Zou XN, Chen X. Pristimerin exacerbatescellular injury in conditionally reprogrammed patient-derived lungadenocarcinoma cells by aggravating mitochondrial impairment and endoplasmicreticulum stress through EphB4/CDC42/N-WASP signaling. Oxid Med Cell Longev.2020. (共同第一作者)
专著:
《外科病理生理学》(参编)
《围手术期病理生理与临床》(参编)
2007年毕业后一直从事胸外科临床及科研工作,对胸外科多种常见的良恶性疾病如肺癌、食道癌、纵隔疾病、气胸、支气管扩张、肺大庖、漏斗胸等的外科诊治具有较丰富的经验,尤其擅长胸部疾病的微创治疗,以及肺癌、食道癌以手术为主的多学科综合治疗。主持及参与国家级、省部级、厅局级及其他科研基金多项。发表SCI论文15余篇。
医疗特长:
从事胸心外科专业30余年,对各种胸心外科常见疾病及疑难重病如:肺癌、食管癌、重症肌无力、纵隔肿瘤、胸腔巨大肿瘤、食管狭窄、食管良性肿瘤、贲门失弛缓症支气管扩张、肺大疱和自发性气胸、先天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冠心病等疾病的外科诊疗具有丰富的外科临床经验。擅长微创胸腔镜手术,全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性切除术、纵隔肿瘤切除、扩大范围胸腺切除、漏斗胸nuss矫治术等及肺癌的综合性治疗,是卫生部科技发展中心任命的广东省肺癌微创手术规范化培训基地首席专家。
研究方向:
肺癌微创手术规范化治疗研究。曾主持国家及卫生部科研项目5项,省级科研项目7项,参与国际联合科研研究项目一项。
主要教育和工作经历:
1983年毕业于中山医学院临床医疗系
1988年中山医科大学(现中山大学医学院)研究生毕业
1989年起曾先后在香港大学GRANTHAM医院作高级访问学者、新加坡国立大学医院任胸心血管外科专科执照医师、美国MONTANA大学国际心脏研究所研究员和ST.PATRICK医院心胸外科访问学者等。
1995年进入国家跨世纪千百十科技人才培训计划校级人才计划行列。
社会兼职: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胸外科、胸部肿瘤专科主任
中山大学肺癌研究所副所长(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山医学院教学督导
中山大学广东省医院管理协会肿瘤防治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医院管理协会肿瘤防治委员会胸部肿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广东省医师协会胸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医学会胸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医学会微创外科学会常委,心胸学组组长
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胸外科专业委员会常委
中国医师协会胸外科分会食管癌专业委员会委员
香港中科院院士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基础外科学院院士
广东省抗癌协会食管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常委
中国胸外科肺癌研究协作组委员
中南六省(区)胸心血管外科学术委员会委员
广东省卫生厅临床肿瘤诊治指导专家委员会委员
《J. Thoracic Disease》杂志编委
《中国肺癌杂志》编委。
专著:
在SIC及国内核心期刊共发表学术论文超150篇
主编及参与撰写学术专著多部
其他主要工作成绩(比如获奖情况):
多次在亚洲专业学术会议宣讲论文,并担任亚洲、欧洲胸心外科学术会议专题讨论主席。获得亚洲和太平洋地区胸心外科优秀论文奖2次。
从事胸心外科专业30余年,对各种胸心外科常见疾病及疑难重病如:肺癌、食管癌、重症肌无力、纵隔肿瘤、胸腔巨大肿瘤、食管狭窄、食管良性肿瘤、贲门失弛缓症支气管扩张、肺大疱和自发性气胸、先天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冠心病等疾病的外科诊疗具有丰富的外科临床经验。擅长微创胸腔镜手术,全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性切除术、纵隔肿瘤切除、扩大范围胸腺切除、漏斗胸nuss矫治术等及肺癌的综合性治疗,是卫生部科技发展中心任命的广东省肺癌微创手术规范化培训基地首席专家。
医疗特长:
1985年本科毕业,1995年获硕士学位,1999年获博士学位。擅长于泌尿系肿瘤、结石、肾上腺疾病和前列腺疾病的诊治。在华南地区及国内较早开展腹腔镜等微创技术及其推广;最早在华南地区开展达芬奇机器人辅助手术技术,是目前手术例数最多的医师,擅长各种腔镜手术特别是腹腔镜及机器人辅助前列腺癌根治手术、膀胱癌根治手术、肾癌保肾手术、肾上腺瘤切除手术、肾盂输尿管畸形整形手术等。
研究方向:泌尿系肿瘤及微创技术(腹腔镜、机器人手术)
主要教育和工作经历:
担任多年全英班本科教学,已招收博士生10名及硕士研究生5名
社会兼职:
现任中国医师协会泌尿外科分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泌尿生殖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抗癌协会泌尿生殖肿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泌尿生殖协会泌尿微创分会主任委员,广东省健康管理学会泌尿及男科学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委员兼微创学组副组长
论著:
近年来已发表30余篇SCI收录论文
专著:
主编手术学专著2部(人民卫生出版社)
其他主要工作成绩(比如获奖情况):
1、膀胱癌分子发病机制的基础与临床研究。2013年广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2、机器人辅助前列腺癌根治术术后功能保存与康复的研究。2016年广东省优生优育协会三等奖。
3、在研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项(项目负责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排名第二,分课题负责人),中山大学大数据库建立肾癌研究1项(排名第二),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1项(项目负责人),中山大学5010计划1项(项目负责人),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项目负责人)。
1985年本科毕业,1995年获硕士学位,1999年获博士学位。擅长于泌尿系肿瘤、结石、肾上腺疾病和前列腺疾病的诊治。在华南地区及国内较早开展腹腔镜等微创技术及其推广;最早在华南地区开展达芬奇机器人辅助手术技术,是目前手术例数最多的医师,擅长各种腔镜手术特别是腹腔镜及机器人辅助前列腺癌根治手术、膀胱癌根治手术、肾癌保肾手术、肾上腺瘤切除手术、肾盂输尿管畸形整形手术等。
医疗特长:
擅长肝胆胰脾外科疾病的诊疗,特别是肝胆胰肿瘤的微创治疗,包括腹腔镜/机器人下肝癌切除、胰腺癌切除、肝癌射频/微波/冷冻消融、纳米刀胰腺癌消融,二步法肝切除等。尤其在肿瘤消融治疗领域有深厚造诣,荣获2017年亚太肿瘤消融年会“杰出贡献奖”。主持多项全国多中心肝胆胰肿瘤临床研究,其中精准防治肝癌消融后复发转移的关键技术创新和临床转化研究,获2019年度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研究方向:肿瘤微创治疗;精准防治肝癌消融后复发转移。
社会兼职:
中国医师协会毕业后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外科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肝脏外科医师委员会常委,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微创治疗专业委员会肿瘤外科微创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医学会精准医学与分子诊断分会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学会肝癌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外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医师协会外科学分会机器人手术组组长,国际外科学院(ICS)普通外科 Fellow, 美国外科协会(ACS)会员,国际肝胆胰协会(IHPBA)会员。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 委员会临床实践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委员,教育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工作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毕业后医学教育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
论著:
注重肝癌复发转移相关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近年在 Ann Oncol,Nature Communication, Hepatology,Radiology,Clinical cancer research,Cancer Letters 等国际权威杂志发表 SCI 论著 100 余篇,主持国家及省部级重点项目等 10 项基金。“精准消融防治肝癌复发转 移研究”获得 2019 年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排名第一)。担任《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中华肝胆外科手术学杂志》等多个专业杂志编委,是 ClinicalCancer Research,British Journal of Surgery,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ncer,Journal of GastrointestinalSurgery,European Radiology,Liver Transplantation 等国际著名专 业期刊的审稿专家。
专著:
1.主编《肝胆胰外科并发症》
2.参著国际专著《Image-guided Tumor Ablation》Springer(2013)
3.参著国际专著《Radiofrequency Ablation for Small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2015)
其他主要工作成绩(比如获奖情况):
2019年 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2018年 中华医学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2018年 “南粤优秀教师”
2017年 亚洲肿瘤消融年会最高奖项“杰出成就奖”
1998年中山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七年制毕业,2004年中山大学外科学博士毕业,师从黄洁夫教授,擅长肝胆胰脾外科疾病的诊治:原发性肝癌、转移性肝癌、肝血管瘤、肝内外胆管结石、胆道感染、肝门部胆管癌、中下段胆管癌、胰腺肿瘤、门脉高压症和脾脏疾病,对肝胆胰脾复杂病、疑难病、肝胆道再次手术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熟练掌握各种肝胆胰脾外科手术如肝癌切除术、半肝切除术、扩大半肝切除术、中肝叶切除术、前入路右半肝切除、B超指引下的肝段/叶切除、胆管癌根治术、胆囊癌根治术、胰腺癌根治术以及脾切除门奇断流术等。擅长经皮、腹腔镜、开腹行射频、微波、酒精、冷冻等消融治疗肝癌,三维导航系统规划下联合术中B超引导对原发性肝癌进行精准肝切除等新技术。
擅长领域:
擅长于鼻内镜外科技术和头颈肿瘤及鼾症外科,突出表现在:1)鼻腔鼻窦各类病变,尤其是鼻眼相关、鼻颅底相关性疾病的手术;对鼻腔鼻窦及颅底肿瘤和其他病变的诊治,如复发性鼻咽癌的挽救手术,鼻内翻性乳头状病,鼻咽血管纤维瘤,鼻窦颅底良性恶性肿瘤等。2)对头颈部肿瘤:喉癌、下咽癌、颈部咽旁肿瘤的诊治。3)其他咽喉疾病,如鼾症等。
个人简介:
研究方向: 鼻内镜微创外科(包括内窥镜鼻窦外科、鼻眼相关外科、鼻颅底外科),头颈肿瘤外科治疗,鼻部及上呼吸道炎症性疾病。
学术任职:
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 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耳鼻咽喉科医师分会 副会长
广东省医师协会 副会长
广东省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 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头颈肿瘤专业委员会 常委
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委员会 常委
迄至2018年止,先后获得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等,获广东省医学领军人才称号。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90多篇,其中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著40篇,参编专著6部。主持国自然项目4项,国家级863、十一五攻关项目的子科研等项目,主持广东省科研项目包括重点项目、团队项目等共6项和其他项目多项。
擅长于鼻内镜外科技术和头颈肿瘤及鼾症外科,突出表现在:1)鼻腔鼻窦各类病变,尤其是鼻眼相关、鼻颅底相关性疾病的手术;对鼻腔鼻窦及颅底肿瘤和其他病变的诊治,如复发性鼻咽癌的挽救手术,鼻内翻性乳头状病,鼻咽血管纤维瘤,鼻窦颅底良性恶性肿瘤等。2)对头颈部肿瘤:喉癌、下咽癌、颈部咽旁肿瘤的诊治。3)其他咽喉疾病,如鼾症等。
医疗特长:
1986年本科毕业后开始神经外科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临床经验丰富,有治疗神经外科各种疾病的经验,主要从事神经系统肿瘤工作。主攻垂体腺瘤等鞍区肿瘤,并对诊治有较深造诣,为广东省医学重点实验室---垂体肿瘤研究实验室负责人。显微镜、神经内镜和神经导航下经蝶窦微创手术治疗垂体腺瘤等鞍区肿瘤超过3000例,损伤小、疗效好,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低于0.3%,治愈率、内分泌缓解率、视觉功能恢复率达国际国内领先水平。
研究方向:
垂体肿瘤等鞍区肿瘤的显微和内镜微创手术,垂体肿瘤的发病机制和生物学特点。
主要教育和工作经历:
1989-1992年攻读中山医科大学硕士学位,毕业后留校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工作。2004被聘为教授职称,2006年聘为博士生导师。2009年至今担任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垂体瘤诊治中心主任、广东省医学重点实验—垂体肿瘤研究实验室主任。
社会兼职:
现任中国垂体腺瘤协作组第三届专家委员会组长、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分会常务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委员等职。现任《中华神经外科杂志》、《中华显微外科杂志》、《中华神经医学杂志》、《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版)》、《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等8家杂志编委。
论著:
以第一作者及通信作者在European Journal of Endocrinology,Pituitary等SCI收录期刊和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论著60余篇。
Jian M, Du Q, Zhu D,Mao Z, Wang X, Feng Y, Xiao Z, Wang H(通讯作者),and Zhu Y. 2018. Tumor suppressor miR-145-5p sensitizes prolactinoma tobromocriptine by downregulating TPT1. J Endocrinol Invest. 2018 Oct 28.
Zhen W, Qiu D, Zhiyong C, Xin W, Mengyao J, Dimin Z, Chonghui H, Haijun W(通讯作者), Yonghong Z.MicroRNA-524-5p Functions as a TumorSuppressor in a Human Pituitary Tumor-Derived Cell Line. Horm Metab Res. 2017 Jul;49(7):550-557.
Xin Wang, Tin Tan, Zhi-Gang Mao, Hai-Jun Wang(通讯作者).The MarineMetabolite SZ-685C Induces Apoptosis in Primary Human Nonfunctioning PituitaryAdenoma Cells by Inhibition of the Akt Pathway in Vitro. Marine Drugs, 2015. 13(3),1569-1580,
Chuang-Xin Liao, Wen-Li, Chen, Hai-Jun Wang(通讯作者). MicroRNA-200c inhibits apoptosis in pituitaryadenoma cells by targeting the PTEN/Akt signaling pathway. Oncol Res. 2013;21(3):129-36.
专著:
1.《外科学》教材第六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编委
2.《外科学 学习指导及习题集》(全国高职高专卫生部规划教材配套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编委
其他主要工作成绩(比如获奖情况):
主攻垂体肿瘤等鞍区肿瘤发病机制、生物学特点及治疗研究,有关“垂体肿瘤的临床和基础研究”获教育部提名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16年度获第二届“中山大学名医”称号。主持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7项、广东省科技计划产学研结合项目1项、教育部高等学校博士点专项科研基金1项、广东省卫生厅垂体腺瘤专项基金1项。
1986年本科毕业后开始神经外科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临床经验丰富,有治疗神经外科各种疾病的经验,主要从事神经系统肿瘤工作。主攻垂体腺瘤等鞍区肿瘤,并对诊治有较深造诣,为广东省医学重点实验室---垂体肿瘤研究实验室负责人。显微镜、神经内镜和神经导航下经蝶窦微创手术治疗垂体腺瘤等鞍区肿瘤超过3000例,损伤小、疗效好,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低于0.3%,治愈率、内分泌缓解率、视觉功能恢复率达国际国内领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