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灿茂

医疗专长:肺部感染性疾病、胸膜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哮喘、肺部肿瘤和危重症监护医学等。  

毕业于中山医学院,从医30多年。1994年至1996年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Irvine分校行博士后研究,同时被聘为加利福尼亚大学长滩退伍军人医学中心客座科学家。 

从事呼吸内科医疗、教学和科研30多年。主要从事胸膜疾病、肺感染性疾病、COPD、哮喘和危重症监护医学等临床和研究。尤其专长于疑难病症的诊治。

现任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常委(肺癌学组副组长),广东省医学会常务理事,广东省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学会内科学分会常务委员,广东省医院协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专家会员(FCMA)、美国胸科学会资深会员(FCCP)和美国重症医学会会员(SCCM)。《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等多家杂志编委和特邀审稿专家,美国《International Pleural Newsletter》国际顾问,美国《Seminars in Respiratory and Critical Care Medicine》(SRCCM)中文版主编。

医生照片

肺部感染性疾病、胸膜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哮喘、肺部肿瘤和危重症监护医学等

级别

肖英莲

医疗特长:从事消化内科临床工作20年;擅长各类消化疾病包括功能性胃肠病、炎症性肠病、肝胆胰疾病诊治,尤其专注胃食管反流病、贲门失弛缓、功能性消化不良、肠易激综合征、乳糜泻、慢性便秘、嗳气症、功能性肛门直肠疾病等的诊疗。擅长胃肠镜检查及治疗,精通食管测压、肛门直肠测压、反流监测、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等技术。被评为广东省杰出青年医学人才,“国之名医-青年新锐”,胡润平安“中国好医生”,百度科普先锋。

 

研究方向:

  1. 胃食管反流病(如烧心、反酸、胸痛等)
  2. 消化道动力疾病(如贲门失弛缓、嗳气症、反刍综合征、吞咽困难等)
  3. 功能性胃肠病(如功能性消化不良、肠易激综合征、慢性腹泻、慢性便秘等)
  4. 乳糜泻等小肠炎症性疾病
  5. 肝胆胰腺疾病

 

主要教育和工作经历:

1998.09-2003.06 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 临床医学本科

2003.09-2008.06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内科学博士

2011.07-2012.06 美国西北大学 访问学者

2008.07至今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主任医师

 

社会兼职:

中华医学会消化分会第十一届委员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华医学会消化分会第十一届委员会动力学组副组长;

中国医师协会医学科学普及分会第二届消化学组副组长;

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第八届胶囊内镜协作组委员;

广东省医师协会消化科医师分会第五届常委;

白求恩公益基金会消化专委会常委;

亚洲神经胃肠动力学会常任理事;

《中华消化杂志》第十届编辑委员会通讯编委。

 

论著:

目前累计在GUT、Am J Gastroenterol等国际一流杂志发表SCI论文86篇,其中一作/通讯作者共56篇,代表性一作/通讯作者文章如下:

1.Songfeng Chen, Deliang Liu, Honghui Chen, Aijun Liao, Fangfang Li, Chengxia Liu, Xing Li, Shengbao Li, Yan Zhang, Yang Wang, Min Xia, Qinghong Guo, Xinpu Miao, Zhili Wen, Min Xu, Hekun Yin , Huixin Chen, Minhu Chen, Yinglian Xiao(共通讯).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keverprazan, a novel potassium-competitive acid blocker, in treating erosive oesophagitis: A phase III, randomised, double-blind multicentre study. Aliment Pharmacol Ther. 2022 Jun;55(12):1524-1533.

2. Xiao Y(一作), Zhang S, Dai N, Fei G, Goh KL, Chun HJ, Sheu BS, Chong CF, Funao N, Zhou W, Chen M. Phase III, randomised, double-blind, multicentre study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vonoprazan compared with lansoprazole in Asian patients with erosive oesophagitis. Gut. 2020 Feb;69(2):224-230.

23.Mengyu Zhang, Minhu Chen, Sui Peng, Yinglian Xiao(通讯). The Rome IV versus Rome III criteria for heartburn diagnosis: A comparative study. United European Gastroenterology Journal 2018, 6(3): 358–366

3. Xiao Y(一作及通讯), Kahrilas PJ,Nicodème F,Lin Z,Roman S,Pandolfino JE. Lack of Correlation Between HRM Metrics and Symptoms During the Manometric Protocol. Am J Gastroenterol. 2014 Apr;109(4):521-6.

4. Xiao Y(一作及通讯), Kahrilas PJ, Kwasny MJ, Roman S, Lin Z, Nicodème F, Lu C, Pandolfino JE. High-Resolution Manometry Correlates of Ineffective Esophageal Motility. Am J Gastroenterol. 2012; 107(11):1647-54.

5. Xiao YL(一作), Peng S, Tao J, Wang AJ, Lin JK, Hu PJ, Chen MH. Prevalence and symptom pattern of pathologic esophageal acid reflux in patients with functional dyspepsia based on the Rome III criteria. Am J Gastroenterol. 2010 Dec;105(12):2626-31.

 

专著:《胃食管反流病诊疗规范与进展》

 

其他主要工作成绩(比如获奖情况):

  1. 共主持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2. 执笔多项国家指南共识意见:《2014年胃食管反流病专家共识》、《2020年胃食管反流病专家共识》、《食管动态反流监测临床操作指南(成人)》;参与多项国家及国际指南共识意见:《中国胃食管反流病共识意见(2006年)》、《2020中国胃食管反流病内镜治疗专家共识》、《中国高分辨率测压临床操作指南》、《食管高分辨率测压芝加哥分类标准3.0》、《瞬间下食管括约肌松弛诊断标准》、《2017胃食管反流病亚太共识》、《2017胃食管反流监测国际共识》、《2020新冠疫情下动力实验室操作规范》、《2021食管测压芝加哥分类4.0》;
  3. 每年定期举办大中华区消化动力培训班,学员来自中国各大省份及港澳台地区。
  4. 获奖情况:2013年获广州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018年获第一届广东省杰出青年医学人才奖;2018年获胡润平安中国好医生奖,2019年获百度科普先锋;2020年及2021年获国之名医-青年新锐奖;
医生照片
所属科室

从事消化内科临床工作20年;擅长各类消化疾病包括功能性胃肠病、炎症性肠病、肝胆胰疾病诊治,尤其专注胃食管反流病、贲门失弛缓、功能性消化不良、肠易激综合征、乳糜泻、慢性便秘、嗳气症、功能性肛门直肠疾病等的诊疗。擅长胃肠镜检查及治疗,精通食管测压、肛门直肠测压、反流监测、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等技术。被评为广东省杰出青年医学人才,“国之名医-青年新锐”,胡润平安“中国好医生”,百度科普先锋。

职称
级别
导师资格
学位/学历
博士

王锦辉

医疗特长:

从事消化内科临床工作25年+,主要从事消化内镜诊断和内镜下微创手术等诊疗工作,临床经验丰富,尤其擅长各种消化系统疑难和危重疾病的内镜诊断和内镜微创手术治疗,对消化道粘膜早癌和粘膜下肿瘤的诊断和微创手术(ESD)、胰胆道疾病内镜下手术(ERCP)、贲门失弛缓症内镜下手术(POEM)、经自然腔道腹腔疾病诊疗手术等新技术(NOTES)有较深的造诣和较丰富的临床经验;先后多次被广东省内外40余家医院邀请指导与帮扶开展内镜微创手术,在广东省内享有较高的知名度。

 

研究方向:消化系统疾病内镜下诊疗;

 

主要教育和工作经历:

1988年9月--2004年7月在中山(医科)大学先后完成本科(临床医学)和硕士、博士研究生教育;2002--2003年在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访问学者;

1993年本科毕业后留在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科和消化内科工作,目前职称为主任医师。

 

社会兼职:

中国医师协会消化医师分会委员;中华消化内镜学分会NOTES学组成员;广东省消化内镜学会常委;广东省消化内镜学会早癌学组副组长;中国实用内科杂志编委

 

论著:发表包括SCI文章数十篇。

 

专著:参与编写专著5本。

 

其他主要工作成绩(比如获奖情况):暂无。

医生照片
所属科室

从事消化内科临床工作25年+,主要从事消化内镜诊断和内镜下微创手术等诊疗工作,临床经验丰富,尤其擅长各种消化系统疑难和危重疾病的内镜诊断和内镜微创手术治疗,对消化道粘膜早癌和粘膜下肿瘤的诊断和微创手术(ESD)、胰胆道疾病内镜下手术(ERCP)、贲门失弛缓症内镜下手术(POEM)、经自然腔道腹腔疾病诊疗手术等新技术(NOTES)有较深的造诣和较丰富的临床经验;先后多次被广东省内外40余家医院邀请指导与帮扶开展内镜微创手术,在广东省内享有较高的知名度。

职称
级别

郑冬

医疗特长:

从事血液内科工作10余年,对缺铁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DIC、急慢性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恶性淋巴瘤、浆细胞疾病及其他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有丰富的临床诊治经验,特别是多发性骨髓瘤的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有独特见解。能独立诊断和恰当治疗血液系统罕见病和疑难病。

 

研究方向:多发性骨髓瘤、白血病的发病机制及治疗。

 

主要教育和工作经历:

1989年9月-1996年6月   中山医科大学七年制硕士班

1996年7月-1999年6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任内科住院医师

1999年7月-2006年12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内科任讲师、主治医师

2005年9月-2009年6月  中山大学在职博士

2006年12月至今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内科任副主任医师

 

社会兼职:中华医学会血液病分会青年委员,广东省医学会血液病学分会常务委员,广州市医学会血液病学分会常务委员。

 

论著:发表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中文论著近20篇。

 

专著:参与编写学术专著4本。

 

医生照片
所属科室

从事血液内科工作10余年,对缺铁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DIC、急慢性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恶性淋巴瘤、浆细胞疾病及其他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有丰富的临床诊治经验,特别是多发性骨髓瘤的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有独特见解。能独立诊断和恰当治疗血液系统罕见病和疑难病。 

职称
级别

李娟

医疗特长

对血液系统各种贫血、出血性疾病、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等疾病有着丰富的诊治经验,对疑难和罕见病有独到的见解。专注多发性骨髓瘤研究30余年并取得重大成就,相关成果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三等奖以及华夏医学科技奖二等奖。创立的新诊断多发性骨髓瘤的整体治疗体系使骨髓瘤患者生存期延长两倍以上,实现了把恶性肿瘤变成慢性病的目标。

 

研究方向:多发性骨髓瘤、系统性轻链型淀粉样变性和其它浆细胞疾病

 

主要教育和工作经历:

教育经历:

1979-09 ~ 1984-06    中山医科大学    学士

1990-09 ~ 1993-06    中山医科大学    硕士

1999-09 ~ 2002-06    中山大学        博士

 

工作经历:

1984-07 ~ 1994-11    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医师

1994-12 ~ 1998-11    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主治医师讲师

1998-12 ~ 2004-11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副教授副主任医师

2004-12 ~ 至今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教授主任医师

 

社会兼职:

目前担任广东省医学会血液病学分会前任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血液科医师分会主任委员、广东省健康管理学会血液病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常务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血液科医师分会常务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多发性骨髓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浆细胞疾病学组组长、中国女医师协会血液专业委员会候任主任委员、国际骨髓瘤协会成员、亚洲骨髓瘤网成员等职务。

 

论著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190余篇,SCI收录60余篇。

1. Xu XX; Zhang C; Trotter T; Gowda P; Lu Y; Selvarangan Ponnazhagan; Javed A; Li J*; Yang Y*; Runx2 Deficiency in Osteoblasts Promotes Myeloma Progression by Altering the Bone Microenvironment at New Bone Sites, Cancer Res, 2020, 80(5): 1036-1048. (IF 8.87)

2. Li XZ#; Chen WM#; Li JY; Chen LJ; Fang BJ; Feng Y; Liu JR; Chen ML; Gu JL; Huang BH; Li J*; 1q21 Gain Combined with High-Risk Factors Is a Heterogeneous Prognostic Factor in Newly Diagnosed Multiple Myeloma: A Multicenter Study in China, Oncologist, 24(11): E1132-E1140.(IF 5.306)

3. Gu JL; Liu JR; Chen ML; Huang BH; Li J*; Longitudinal Flow Cytometry Identified "Minimal Residual Disease" (MRD) Evolution Patterns for Predicting the Prognosis of Patients with Transplant-Eligible Multiple Myeloma, Biol Blood Marrow Transplant, 2018, 24(12): 2568-2574. (IF 4.484)

4. Xu LM; Liu JR; Chen ML; Kuang LF; Huang BH; Gu JL; Li J*; Early monoclonal protein decline pattern is an independent prognostic factor in patients with multiple myeloma, Ann Hematol2020, 99(3): 581-589.(IF 2.85)

5. Sun T; Wang S; Sun H; Wen J; An G; Li J*; Improved survival in multiple myeloma, with a diminishing racial gap and a widening socioeconomic status gap over three decades, Leuk Lymphoma, 2018,59(1):49-58.(IF 2.674)

6. He GL; Xu DR; Zou WY; He SZ; Li J*; The VAD Scheme versus Thalidomide plus VAD for Reduction of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in Multiple Myeloma: A Meta-Analysis, Biomed Res Int, 2018, 2018:3936706.(IF 2.583)

7. Huang B#; Lu J#; Wang X; Xiao Y; Zhao Y; Huang H; Liu J; Chen M; Gu J; Yuan S; Zheng D; Li Y; Huang X*;Li J*; Prognostic value of lactate dehydrogenase in Chinese patients with newly diagnosed transplant eligible multiple myeloma, Leuk Lymphoma, 2017,58(7):1740-1742.(IF 2.644)

8. Zheng D#; Chen Z#; Chen J; Zhuang X; Feng J; Li J*; Exogenous hydrogen sulfide exerts proliferation, anti-apoptosis, migration effects and accelerates cell cycle progression in multiple myeloma cells via activating the Akt pathway, Oncol Rep, 2016,36(4):1909-1916.(IF 2.486)

9. Huang B#; Li J#*; Liu J; Gu J; CD20-positive multiple myeloma: can conventional chemotherapy still be used to achieve ideal outcome for these patients? Leuk Lymphoma, 2016,57(2):335-340.(IF 2.755)

10. Li J#; Pan Q#; Rowan PD#; Trotter TN; Peker D; Regal K M; Javed A; Suva L J; Yang Y*; Heparanase promotes myeloma progression by inducing mesenchymal features and motility of myeloma cells, Oncotarget, 2016,7(10):11299-11309.(IF 5.008)

11. Li J#*; Huang B#; Li Y; Zheng D; Zhou Z; Liu J; Hepatitis B virus reactivation in patients with multiple myeloma receiving bortezomib-containing regimens followed by autologous stem cell transplant, Leuk Lymphoma, 2015,56(6):1710-1717.(IF 3.093)

12. Li J#*; Ouyang Y#; Zhang X; Zhou W; Wang F; Huang Z; Wang X; Chen Y; Zhang H; Fu L*; Effect of HM910, a novel camptothecin derivative, on the inhibition of multiple myeloma cell growth in vitro and in vivo, Am J Cancer Res, 2015,5(3):1000-1016.(IF 4.165)

 

专著:

1.《血液病简明鉴别诊断学》            2016-01人民卫生出版社      主编

2.《多发性骨髓瘤问与答》               2015-02人民卫生出版社      主编

3.《血液系统疑难病例精析及诊断思路》2014-03       广东科技出版社  主编

4.《血液病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案》      2010-06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主编

5.《多发性骨髓瘤-现状与进展》       2010-05人民军医出版社     主编

6.《临床血液病学》                  2003-01科学出版社          主编

7.《内科学疾病鉴别诊断学》          2014-08       人民卫生出版社         副主编

 

其他主要工作成绩:

1.      “难治、复发多发性骨髓瘤新的治疗方法探讨及其机制研究”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06年),第一完成人

2.      “实现把多发性骨髓瘤转变为慢性病目标的整体治疗”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16年),第一完成人

3.      “优化和全面提升年轻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整体治疗和疗效”获华夏医学科技奖二等奖(2019年),第一完成人

4.      第六届中国女医师协会五洲女子科技奖—临床医学科研创新奖(2019年)

广东省三八红旗手(2018年)

医生照片
所属科室

对血液系统各种贫血、出血性疾病、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等疾病有着丰富的诊治经验,对疑难和罕见病有独到的见解。专注多发性骨髓瘤研究30余年并取得重大成就,相关成果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三等奖以及华夏医学科技奖二等奖。创立的新诊断多发性骨髓瘤的整体治疗体系使骨髓瘤患者生存期延长两倍以上,实现了把恶性肿瘤变成慢性病的目标。

级别

马晋平

医疗特长:

    擅长胃肠胰腺外科临床常见的腹腔镜胃癌根治术、胃肠间质瘤切除术、各部位结肠癌、直肠癌腹腔镜根治术、肠癌保功能根治术熟悉机器人辅助的胃肠肿瘤根治手术。擅长胰腺良性和恶性疾病的外科治疗、熟悉胰十二指肠切除等手术、食管中下段癌根治、十二指肠良恶性肿瘤的外科治疗以及对腹股沟疝和切口疝的各种外科治疗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对肛肠常见疾病,如各型痔疮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开展减重代谢手术。

 

研究方向:

1.胃肠道恶性肿瘤的基础和临床研究;

2.减重代谢手术治疗与基础研究;

3.外科临床营养和胃肠道良性疾病的诊治

 

主要教育和工作经历:

      1988年-1993年山西医学院医疗系,1995年-1998年就读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外科学硕士研究生,1997年获卫生部.日本第一制药优秀研究生,中山医科大学优秀研究生,毕业后以优异成绩留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外科工作至今。1999年获主治医师资格,20036月获中山大学临床医学博士学位,同年获广东省南粤优秀博士研究生奖学金。2005年晋升外科副教授。2000年赴麻省大学医学中心普通外科Massachusetts University of Medical center(Worcester, MA)进修学习。2003年在香港大学玛丽医院外科学系(Queen Mary Hospital of Hong Kong University)进修学习。2013年晋升主任医师。2017年担任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镜中心副主任。2018年参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南沙)医院筹建。担任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南沙医院副院长胃肠外科执行主任。

 


社会兼职: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外科中心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南沙医院副院长;广州市第十四届政协委员,民盟广东省委委员,民盟广东省委健康卫生委员会副主任,民盟中山大学北校区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科学普及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医学科普分会常委,广东省健康科普专家库专家召集人,广东省医学会消化肿瘤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学会医学科普分会候任主委;广东省医师协会加速康复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胃肠外科分会常务委员,广东省健康管理学会消化内镜 MDT 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胃肠外科杂志》《中华结直肠外科电子杂志》《消化肿瘤杂志》《中华医学百科全书》肿瘤卷等杂志编委,《中华实验外科杂志》通讯编委,《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特约审稿人;知名健康科普平台"兰世亭"创始人;《胃肠健康那些事》(人民卫生出版社)获国家卫健委/科技部新时代健康科普作品征集大赛入围作品奖及广州市优秀科普图书奖;

论著:

  1. Zhang T, Yuan K, Wang Y, Xu M, Cai S, Chen C, Ma J*. Identification of Candidate Biomarkers and Prognostic Analysis in Colorectal Cancer Liver Metastases. Front Oncol. 2021 Aug 4;11:652354. doi: 10.3389/fonc.2021.652354. PMID: 34422629; PMCID: PMC8371911.
  2. Yang G, Zhang T, Ye J, Yang J, Chen C, Cai S, Ma J*. Circ-ITGA7 sponges miR-3187-3p to upregulate ASXL1, suppressing colorectal cancer proliferation. Cancer Manag Res. 2019 Jul 12;11:6499-6509. doi: 10.2147/CMAR.S203137. PMID: 31372051; PMCID: PMC6636182.
  3. Yang J, Ma JP*, Xiao S, Zhang XH, Xu JB, Chen CQ, Cai SR, He YL. Evaluating the prognostic value and functional roles of transcription factor AP4 in colorectal cancer. Oncol Lett. 2018 May;15(5):7545-7554. doi: 10.3892/ol.2018.8290. Epub 2018 Mar 16. PMID: 29725460; PMCID: PMC5920486.
  4. Yang J, Zhang XH, Huang YH, Chen B, Xu JB, Chen CQ, Cai SR, Zhan WH, He YL, Ma JP*.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Abdominal Arterial Bleeding After Radical Gastrectomy: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1875 Consecutive Resections for Gastric Cancer. J Gastrointest Surg. 2016 Mar;20(3):510-20. doi: 10.1007/s11605-015-3049-z. Epub 2015 Dec 14. PMID: 26666547; PMCID: PMC4752581.
  5. 马晋平.广东胃肠外科50年回眸[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17,20(11):1211-1215.
  6. Nie, YM. and Ma JP*. . A Case of Neonatal Alloimmune Thrombocytopenia Associated with the Low-Frequency Platelet Antigen HPA-21bw in Chinese. Transfusion, 2017. 57: p. 19A.

 

专著:

1、马晋平主编.《胃肠健康那些事》.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20年.

2、马晋平,杨杰主编.读得懂的医学:消化的秘密.电子工业出版社,2016年.

3、王庭槐,肖海鹏,陈创奇主编,马晋平(副主编). 现代灾难医学.中山大学出版社, 2011.

4、任建林主编. 胰腺癌.人民军医出版社, 2010.

5、梁力建主编. 普通外科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年.

6、汪建平、詹文华主编.《胃肠外科手术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年.

 

健康科普及获奖

2023年,获广东省医学科技奖科普奖《消化系统常见疾病的医学健康科普平台的建设与推广》。

2020年,获广州市优秀科普图书奖。

2019年,获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第二届“广东十大科学传播达人”。

2019年,获得腾讯新闻?健康颁布的杰出医学科普作者。

2018年,“胡润.平安中国好医生”,作为广东的获奖医生代表前往上海发布会现场领奖。

2017年,广州市科创委和广州电视台联合举办的“我身边的科技大咖”。

2017年,获得“搜狐自媒体医生领袖奖”。

2016年,获得“中国健康总评榜 年度科普先锋”。

2011年,获得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年度院级优秀教师。

2010年,获得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胃癌外科的临床和实验研究)。

2006年,获得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提高胃癌外科疗效的临床和基础研究)

 

科研基金

  1. 三维模拟重建肠镜镜身状态实时显示辅助技术的研制2023 年度广州市南沙区科技计划重点项目
  2. 具核梭杆菌调控 JAK-STAT 通路影响胃癌进展的分子机制2023 年度广州市南沙区科技计划项目
  3.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实施科普进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项目,2022年广州市科协“科普+社区益民”推进工程项目。
  4. 基于线上与线下科普互动平台的优秀科普作品创作,2021年广东省科技创新普及领域。
  5.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南沙)医院对接南沙区横沥镇实施“广州市科普特色村”项目,2021年广州市科协科普经费计划项目。
  6. 基于人工智能的线上线下医养结合模式对长期卧床者大便失禁家庭管理的解决方案 2020广州市民生科技项目
  7.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对接人民街、东山街及华乐街社区实施“社区益民医学科普”项目2020年科普经费计划项目
  8.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对接东山街道社区实施“社区医学健康科普行”项目,2019年广州市科协科普经费计划项目
  9.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对接东山街道社区实施“社区科普益民计划”项目,2019年广州市科协科普经费计划项目
  10. 探索基于微信平台H5微场景的名医医学健康科普新形式,2019年广州市科协科普经费计划项目。
  11.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关于基于新媒体的名医立体科普新模式推广,2018年广州市科协科普经费计划项目。
  12. 基于新媒体的消化病健康科普平台的建立、拓展与维护,2017年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
  13. 广州公民科学素质读本家庭套装,2015年广州市科技创新委员会科普专项
  14. Lgr5+结肠癌干细胞信号调控与生物学行为的研究,2013年大亚湾区科技计划项目(医疗卫生)。
  15. 消化系统常见疾病的科普立体合作平台建设,2013年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
  16. 手术前后应用黄芪联合生态免疫对胃肠癌患者术后疲劳综合症的影响,2013年广东省中医药科学技术研究项目。
  17. FoxM1诱导胃癌细胞衰老的分子机制研究2011年度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
  18. 肿瘤干细胞在腹膜后脂肪肉瘤发生和复发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2010年度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
  19. 胰腺疾病的外科诊治多媒体CAI课件研制2010年度中山大学医学多媒体教学软件开发研究课题
  20. microRNAs在胃癌发生中的调控作用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2005年度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21. 结直肠肿瘤干细胞的分离鉴定与信号传导研究2004年度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博士启动基金
  22. siRNAs特异性抑制幽门螺杆菌Cag致病岛基因表达2002年度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专利:

获国家专利27项,其中发明专利16项。

 

医生照片

擅长胃肠胰腺外科临床常见的腹腔镜胃癌根治术、胃肠间质瘤切除术、各部位结肠癌、直肠癌腹腔镜根治术、肠癌保功能根治术熟悉机器人辅助的胃肠肿瘤根治手术。擅长胰腺良性和恶性疾病的外科治疗、熟悉胰十二指肠切除等手术、食管中下段癌根治、十二指肠良恶性肿瘤的外科治疗以及对腹股沟疝和切口疝的各种外科治疗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对肛肠常见疾病,如各型痔疮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开展减重代谢手术。

职称
级别
导师资格

何裕隆

医疗特长(限400字内):

1.    从事普通外科专业30余年,长期致力于胃癌外科研究,率先在国内开展和推广胃癌标准D2和D2(+)淋巴结清扫、鞘内淋巴结清扫,进展期胃癌外科治疗后5年生存率超过60%,治疗效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 擅长胃肠间质瘤(GIST)外科和综合治疗;擅长结直肠肿瘤、结直肠息肉及息肉病、炎症性肠病及肛门良性疾病的诊治,对于全直肠系膜切除、低位保功能的直肠癌手术、全结肠切除术、结肠“J” 型贮袋重建直肠术等方面有深入研究和丰富经验。

3. 对于胰腺疾病、腹膜后肿瘤、食道癌、食道良性疾病等有丰富的诊治经验,尤其在胃或结肠代食道术、保留幽门的Whipple术、消化道重建术等方面在国内属于领先水平;

4.熟练应用达芬奇机器人、腹腔镜及消化道内镜对胃肠道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

 

研究方向:

胃癌外科治疗;胃癌淋巴结转移机制和防治的研究;胃肠间质瘤(GIST)外科治和综合治疗及基础临床研究;遗传性胃肠道疾病的研究;结直肠癌的早期诊断和外科治疗;临床营养;胰腺疾病的诊治与基础研究;快速康复外科。

 

主要教育和工作经历:

1984.7                  毕业于中山医科大学留校工作

1996.6-1996.12     香港大学进修

2001.1-2002.12     美国Utah大学  博士后

1997.12-2003.12   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外科副教授、副主任医师

2003.12-至今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外科教授、主任医师

2003.5-2005.8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长办公室副主任

2005.9-2014.4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胰专科主任

2005.9-至今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外科主任

2008.7-至今          中山大学胃癌诊治研究中心主任

2011.8-至今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长助理

2014.4-至今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外科中心主任 

社会兼职:

1. 现任亚洲外科学会会员,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胃肠外科学组副组长,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上消化道外科医师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中国抗癌协会胃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胃肠间质瘤专家委员会副组长,中国医师协会第二届医学教育委员会委员;

2. 广东省医学会胃肠外科学分会主任委员,广东省健康管理学会胃肠病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医疗行业协会消化外科管理分会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学会第七届理事会理事,广东省抗癌协会第三届理事会常务理事,广东省抗癌协会胃癌专业委员会副主委,广东省抗癌协会胰腺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广东省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常委,广东省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第八届委员会常委,国家和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评委,中华医学科技奖评委,广东省科技奖评委

3.《消化肿瘤杂志》(电子版)主编、《中华胃肠外科杂志》副主编、《中华普通外科文献》编辑部副主任、Annals of Surgery、Journal of Surgical Oncology、《中华外科杂志》、《中国实用外科杂志》、《中华普通外科杂志》等10余种杂志编委。

 

论著:在Cancer Research,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ncer, Cancer Letters, Annals Surgical Oncology等杂志发表论文350余篇。

1. CXCL1 promotes tumor growth through VEGF pathway activation and is associated with inferior survival in gastric cancer. Cancer Letters 2015,359(2):335-343

2. Low expression of SOCS-1 and SOCS-3 is a poor prognostic indicator for gastric cancer patients. Journal of Cancer Research and Clinical Oncology 2015,141(3):443-452

3. Refractory left pleural effusion in an older patient: Atypical presentation of colorectal carcinoma. Oncology Letters  2015,9(3):1055-1058

4. Uncontrolled inflammation induced by AEG-1 promotes gastric cancer and is associated with poor prognosis, Cancer Res 2014 Oct 1;74(19):5541-52.

5. Systematic review of nasogastric or nasojejunal decompression after gastrectomy for gastric cancer. European Journal of Surgical Oncology 2014,40(12):1763-1770

6. The prognostic significance of the prognostic nutritional index in cancer: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Journal of Cancer Research and Clinical Oncology 2014,140(9):1537-1549

7. RAD51 potentiates synergistic effects of chemotherapy with PCI-24781 and cis-diamminedichloroplatinum on gastric cancer.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2014,20(29):10094-10107

8. Impact of Pre-existing Type-2 Diabetes on Patient Outcomes After Radical Resection for Gastric Cancer: A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 Dig Dis Sci 2014 May;59(5):1017-24.

9. Efficacy and complications of polyethylene glycols for treatment of constipation in children: a meta-analysis.,Medicine (Baltimore) 2014,93(16):e65-e65

10.Clinicopathological features and trend changes of gastric carcinoma in Southern China. World J Gastroenterol. 2014 Apr 21;20(15)

11.Rare case of an abdominal mass: Reactive nodular fibrous pseudotumor of the stomach encroaching on multiple abdominal organs. World J Clin Cases. 2014 Apr 16;2(4):111-9.

12.Evaluation of para-aortic nodal dissection for locoregionally advanced gastric cancer with 1–3 involved para-aortic nodes. Chin Med J. 2014,127(3):435-441

13.Evaluation of Skeletonization of the Hepatoduodenal Ligament for the Lower Third Gastric Cancer by Propensity Score Analysis. Hepatogastroenterology. 2013 Oct;60(127):1789-96

14.Efficacy of adjuvant XELOX and FOLFOX6 chemotherapy after D2 dissection for gastric cancer. World J Gastroenterol. 2013 Jun 7;19(21):3309-15.

15.High-expression of DJ-1 and Loss of PTEN Associated with Tumor Metastasis and Correlated with Poor Prognosis of Gastric Carcinoma. Int J Med Sci. 2013 Sep 24;10(12):1689-97.

16.Combined evaluation of centromere protein H and Ki-67 as prognostic biomarker for patients with gastric carcinoma. Eur J Surg Oncol. 2013 Feb;39(2):141-9

17.Fast-Track Surgery Improves Postoperative Clinical Recovery and Immunity After Elective Surgery for Colorectal Carcinoma:Randomized 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 World Journal of Surgery. 2012; 36(8):1874-1880.

18.Risk factors for adverse outcome in low rectal cancer. WJG.2012;1(1):64-69.

19.Fast track surgery accelerates the recovery of postoperative insulin sensitivity.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2012;9,125(18):3261-3265.

20.Use of absorbable hemostatic gauze with medical adhesive is effective for achieving hemostasis in presacral hemorrhage. Am J Surg. 2012 Apr;203(4):5-8.

21.High CpG island methylator phenotype is associated with lymph node metastasis and prognosis in gastric cancer. Cancer Sci.2012 Jan; 103(1):73-79.

22.Lymphatic endothelial cell-secreted CXCL1 stimulates lymphangiogenesis and metastasis of gastriccancer. Int J Cancer.2012.Feb 15;130(4):787-797.

23.Tumor-associated macrophages promote angiogenesis and lymphangiogenesis of gastric cancer. J Surg Oncol.2012 Sep 15;106(4):462-468.

24.Successful treatment of gallbladder mixed adenoneuroendocrine carcinoma with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Diagnostic Pathology. 2012,7:163.

25.Abnormal expression of E-cadherin in tumor cells is associated with poor prognosis of gastric carcinoma. J Surg Oncol. 2012 Sep 1;106(3):304-10.

26.-)-Epigallocatechin-3-gallate inhibits VEGF expression induced by IL-6 via Stat3 in gastric cancer.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2011 May 14;17(18):2315-2325.

27. Astrocyte-elevated gene-1 overexpression is associated with poor prognosis in gastric cancer. Med Oncol. 2011; 28(2): 455-462.

28.High Expression of PRL-3 can Promote Growth of Gastric Cancer and Exhibits a Poor Prognostic Impact on Patients. Ann Surg Oncol. 2009,1,16(1):208-219.

29.Effect of diabetes mellitus on prognosis of the patients with colorectal cancer undergoing resection: a cohort study with 945 patients. Chinese Medical Journal.2010;123(21):3084-3088.

30.Clinicopathologic features and survival of patients with colorectal mucinous, signet-ring cell or non-mucinous adenocarcinoma: experience at an institution in southern China.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2009,7,122(13):1486-1491.

31.Early operation for fulminant acute pancreatitis:a possible way to decrease mortality.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2009,7,122(13):1492-1494.

32.Elevated PRL-3 expression was more frequently detected in the large primary gastric cancer and exhibits a poor prognostic impact on the patients. J Cancer Res Clin Oncol. 2009 Aug; 135(8):1041-1046.

33.Comparison of patients by family history with gastric and non-gastric cancer. World J Gastroenterol. 2009,15(21):2644-2650.

34.Expression and prognostic impact of PRL-3 in lymph node metastasis of gastric cancer: Its molecular mechanism was investigated using artificial microRNA interference. Int .J. ancer. 2008; 123,1439-1447 .

35.High Expression of PRL-3 can Promote Growth of Gastric Cancer and Exhibits a Poor Prognostic Impact on Patients. Ann Surg Oncol. 2009. 16(1): 208-19.

36.Spleen preservation in radical surgery for Gastric cardiac cancer. Ann Surg Oncolog, 2007; 14(4): 1312-1319

37.Is Albumin administration beneficial in early stage of postoperative hypoalbuminemia following gastrointestinal surgery?:A prospective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Am J Surg. 2008 Nov;196(5):751-5.

38.Effects of 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s and angiotensin II type 1 receptor blockers on lymphangiogenesis of gastric cancer in a nude mouse model. Chin Med J (Engl). 2008 Nov 5;121(21):2167-71

 

专著:

1.主编《胃癌淋巴转移》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1.4。

2. 主编《直肠癌保肛手术》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2。

3. 副主编《普通外科疾病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案》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12.5。

4. 副主编《胃癌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4.4。

5.主译《消化道肿瘤诊断与治疗》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2.3。

6.参编《胃肠外科学》、《消化肿瘤外科学》、《胃肠外科手术学》、《外科学》本科教材、《外科临床手册》等著作。

 

其他主要工作成绩(比如获奖情况):

1.“提高胃癌外科疗效的临床与基础研究”分别获得2005年度中华医学会医学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2.“直肠癌保功能手术”获得2006年度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3.“进展期胃癌外科治疗及应用基础研究”分获2010年度中华医学奖三等奖和广东省科技二等奖。

医生照片

1.   从事普通外科专业30余年,长期致力于胃癌外科研究,率先在国内开展和推广胃癌标准D2和D2(+)淋巴结清扫、鞘内淋巴结清扫,进展期胃癌外科治疗后5年生存率超过60%,治疗效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 擅长胃肠间质瘤(GIST)外科和综合治疗;擅长结直肠肿瘤、结直肠息肉及息肉病、炎症性肠病及肛门良性疾病的诊治,对于全直肠系膜切除、低位保功能的直肠癌手术、全结肠切除术、结肠“J”型贮袋重建直肠术等方面有深入研究和丰富经验。3. 对于胰腺疾病、腹膜后肿瘤、食道癌、食道良性疾病等有丰富的诊治经验,尤其在胃或结肠代食道术、保留幽门的Whipple术、消化道重建术等方面在国内属于领先水平;4.熟练应用达芬奇机器人、腹腔镜及消化道内镜对胃肠道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 

级别

赖佳明

医疗特长:

毕业后一直从事肝胆胰脾外科临床工作;擅长胆道肿瘤、胰腺肿瘤、肝脏肿瘤、肝胆管结石、门静脉高压症等疾病的诊断与外科手术治疗,特别是处理肝胆胰脾疾病的疑难重症方面有丰富的经验;在传统开腹手术和利用腹腔镜、胆道镜、十二指肠镜、达芬奇机器人等微创技术治疗肝胆胰疾病有较深的造诣。

 

研究方向:肝胆胰脾疾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特别专注于肝胆胰肿瘤的手术与综合治疗。

 

主要教育和工作经历:1993年7月毕业于原中山医科大学医疗系,已先后获得外科学医学硕士、博士学位,曾在香港大学玛丽医院和美国华盛顿大学医学院进修留学。

 

社会兼职:广东省健康管理学会胰腺疾病专委会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学会肝胆胰外科分会胰腺学组组长,广东省抗癌协会胆道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委和全国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胰腺外科医师分会常委,广东省器官医学与技术学会腹腔镜手术技术与培训专委会副主委,广东省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分会委员和代谢营养学组副组长,广东省肝脏病学会肝病微创治疗分会副主委,广东省医师协会毕业后医学教育工作委员会委员等。

 

论著专著:从医以来在国内外有影响的杂志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主持省部级科研和教学基金8项,获得省部级科研成果3项,主编出版学术著作6部,参编6部。

 

其他主要工作成绩(比如获奖情况):南粤优秀教师,中山一院好医生,岭南名医。

医生照片

毕业后一直从事肝胆胰脾外科临床工作;擅长胆道肿瘤、胰腺肿瘤、肝脏肿瘤、肝胆管结石、门静脉高压症等疾病的诊断与外科手术治疗,特别是处理肝胆胰脾疾病的疑难重症方面有丰富的经验;在传统开腹手术和利用腹腔镜、胆道镜、十二指肠镜、达芬奇机器人等微创技术治疗肝胆胰疾病有较深的造诣。

职称
级别
导师资格
学位/学历
博士

雷艺炎

医疗特长:

    2007年毕业后一直从事胸外科临床及科研工作,对胸外科多种常见的良恶性疾病如肺癌、食道癌、纵隔疾病、气胸、支气管扩张、肺大庖、漏斗胸等的外科诊治具有较丰富的经验,尤其擅长胸部疾病的微创治疗,以及肺癌、食道癌以手术为主的多学科综合治疗。主持及参与国家级、省部级、厅局级及其他科研基金多项。发表SCI论文15余篇。

 

研究方向:胸部肿瘤临床及基础研究,尤其是肺癌及食管癌相关的研究。

 

主要教育和工作经历:

2007年 中山大学外科学硕士毕业并留院工作

2007年至2010年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胸外科 住院医师

2010年至2019年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胸外科 主治医师

2014年至2017年 中山大学外科学在职博士

2019年至今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胸外科 副主任医师

 

社会兼职:

广东省医学会微创外科学会胸心外科学组委员

广东省医师协会胸外科医师分会ERAS学组委员

世界华人肿瘤医师协会胸部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

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青年委员

胸外科学院华南分院讲师

 

论著:

  1. Lei Y, Xu Q, Zeng B, ZhangW, Zhen Y, Zhai Y, Cheng F, Mei W, Zheng D, Feng J, Lan J, Chen J. Angiotensin-(1-7)protects cardiomyocytes against high glucose-induced injuries through inhibitingreactive oxygen species-activated leptin-p38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kinase/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protein kinase 1/2 pathways, but not theleptin-c-Jun N-terminal kinase pathway in vitro. J Diabetes Investig. 2017 Jul; 8(4): 434-445.

  2. Lei Y,Feng Y, Zeng B, Zhang X, Chen J, Zou J, Su C, Liu Z, Luo H, Zhang S. Effect ofProphylactic Thoracic Duct Ligation in Reducing the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Chylothorax during Esophagectomy: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Thorac Cardiovasc Surg. 2017 May 2.

  3. Lei Y,Zhen Y, Zhang W, Sun X, Lin X, Feng J, Luo H, Chen Z, Su C, Zeng B, Chen J. Exogenoushydrogen sulfide exerts proliferation, anti-apoptosis, angiopoiesis andmigration effects via activating HSP90 pathway in EC109 cells. Oncol Rep. 2016 Jun; 35(6): 3714-3720.

  4. LeiYY,Liu ZG, Yang WL. Negative correlation of cytoplasm TIMP3 with miR-222 indicatesa good prognosis for NSCLC. Onco TargetsTher. 2018; 11: 5551-5557.

  5. LeiYY,Feng YF, Zeng B, Zhang W, Xu Q, Cheng F, Lan J, Luo HH, Zou JYong, Chen ZG, SuCH, Zhen YL, Chen JF. Exogenous H2S promotes cancer progress via activatingJAK2/STAT3 signaling pathway in EC109 cells. Int J Clin Exp Patho. 2018; 11(7): 3247-3256.

  6. Lei YY, Xu YF, Liu ZG.Estrogen receptor beta 2 inhibits growth of lung transplantation tumors in miceby upregulating P38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Int JClin Exp Med. 2019;12(5):5598-605.

  7. Lu J, Pan Y, Xia X, Gu Y, Lei Y. Prognostic Significance of mTORand PTEN in Patients with 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Biomed Res Int. 2015; 2015: 417210. (通讯作者)

  8. Zeng B, Zhang X, Zhao JL, Wei ZW, Zhu HS,Fu MY, Zou DW, Feng YF, Luo HH, Lei YY. The role of DNMT1/hsa-miR-124-3p/BCAT1pathway in regulating growth and invasion of 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BMC cancer.2019 Jun;(19):609.(通讯作者)

  9. Feng YF, Lei YY, Lu JB, Xi SY, Zhang Y, Huang QT, Wu QL, Wang F. RIT1suppresses 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growth and metastasis andpredicts good prognosis. Cell Death Dis. 2018Nov; 9(11): 1085. (共同第一作者)

  10. Feng Y, Lei Y, Wu X, Huang Y, Rao H, Zhang Y, Wang F. GTF2I mutation frequentlyoccurs in more indolent thymic epithelial tumors and predicts better prognosis.Lung Cancer. 2017 Aug; 110: 48-52.(共同第一作者)

  11. Cheang TY, Lei YY, Zhang ZQZhou HYYe RYLin Y, Wang SM. Graphene oxide-hydroxyapatitenanocomposites effectively deliver HSV-TK suicide gene to inhibit human breastcancer growth. J Biomater Appl. 2018;33(2): 216-226. (共同第一作者)

  12. Zeng B, Lei Y, Zhu H, Luo S, Zhuang M, Su C, Zou J, Yang L, Luo H. Aurora-Ais a novel predictor of poor prognosis in patients with resected lung adenocarcinoma.Chin J Cancer Res. 2014 Apr; 26(2): 166-173. (共同第一作者)

  13. Zhen Y, Wu Q, Ding Y, Zhang W, Zhai Y,Lin X, Weng Y, Guo R, Zhang Y, Feng J, LeiY, Chen J. Exogenous hydrogen sulfide promotes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cell growth by activating the STAT3-COX-2 signaling pathway. OncolLett. 2018 May; 15(5):6562-6570. (共同通讯作者)

  14. Chen TF, Xie CY, Rao BY, Shan SC, ZhangX, Zeng B, Lei YY, Luo HH. Surgical treatment to multiple primary lungcancer patient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BMC Surg. 2019; 19:185. (共同通讯作者)

  15. Tang YB, Lei YY, Huang S, Li ZY,Chen XT, Luo HH, Cheng C, Chen J, Zou XN, Chen X. Pristimerin exacerbatescellular injury in conditionally reprogrammed patient-derived lungadenocarcinoma cells by aggravating mitochondrial impairment and endoplasmicreticulum stress through EphB4/CDC42/N-WASP signaling. Oxid Med Cell Longev.2020. (共同第一作者)

     

专著:

《外科病理生理学》(参编)

《围手术期病理生理与临床》(参编)

 

医生照片
所属科室

   2007年毕业后一直从事胸外科临床及科研工作,对胸外科多种常见的良恶性疾病如肺癌、食道癌、纵隔疾病、气胸、支气管扩张、肺大庖、漏斗胸等的外科诊治具有较丰富的经验,尤其擅长胸部疾病的微创治疗,以及肺癌、食道癌以手术为主的多学科综合治疗。主持及参与国家级、省部级、厅局级及其他科研基金多项。发表SCI论文15余篇。

级别

罗红鹤

医疗特长:

从事胸心外科专业30余年,对各种胸心外科常见疾病及疑难重病如:肺癌、食管癌、重症肌无力、纵隔肿瘤、胸腔巨大肿瘤、食管狭窄、食管良性肿瘤、贲门失弛缓症支气管扩张、肺大疱和自发性气胸、先天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冠心病等疾病的外科诊疗具有丰富的外科临床经验。擅长微创胸腔镜手术,全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性切除术、纵隔肿瘤切除、扩大范围胸腺切除、漏斗胸nuss矫治术等及肺癌的综合性治疗,是卫生部科技发展中心任命的广东省肺癌微创手术规范化培训基地首席专家。

研究方向:

肺癌微创手术规范化治疗研究。曾主持国家及卫生部科研项目5项,省级科研项目7项,参与国际联合科研研究项目一项。

 

主要教育和工作经历:

1983年毕业于中山医学院临床医疗系

1988年中山医科大学(现中山大学医学院)研究生毕业

1989年起曾先后在香港大学GRANTHAM医院作高级访问学者、新加坡国立大学医院任胸心血管外科专科执照医师、美国MONTANA大学国际心脏研究所研究员和ST.PATRICK医院心胸外科访问学者等。

1995年进入国家跨世纪千百十科技人才培训计划校级人才计划行列。


社会兼职: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胸外科、胸部肿瘤专科主任

中山大学肺癌研究所副所长(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山医学院教学督导

中山大学广东省医院管理协会肿瘤防治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医院管理协会肿瘤防治委员会胸部肿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广东省医师协会胸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医学会胸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医学会微创外科学会常委,心胸学组组长

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胸外科专业委员会常委

中国医师协会胸外科分会食管癌专业委员会委员

香港中科院院士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基础外科学院院士

广东省抗癌协会食管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常委

中国胸外科肺癌研究协作组委员

中南六省(区)胸心血管外科学术委员会委员

广东省卫生厅临床肿瘤诊治指导专家委员会委员

《J. Thoracic Disease》杂志编委

《中国肺癌杂志》编委。

 

专著:

在SIC及国内核心期刊共发表学术论文超150篇

主编及参与撰写学术专著多部

 

其他主要工作成绩(比如获奖情况):

多次在亚洲专业学术会议宣讲论文,并担任亚洲、欧洲胸心外科学术会议专题讨论主席。获得亚洲和太平洋地区胸心外科优秀论文奖2次。

医生照片
所属科室

从事胸心外科专业30余年,对各种胸心外科常见疾病及疑难重病如:肺癌、食管癌、重症肌无力、纵隔肿瘤、胸腔巨大肿瘤、食管狭窄、食管良性肿瘤、贲门失弛缓症支气管扩张、肺大疱和自发性气胸、先天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冠心病等疾病的外科诊疗具有丰富的外科临床经验。擅长微创胸腔镜手术,全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性切除术、纵隔肿瘤切除、扩大范围胸腺切除、漏斗胸nuss矫治术等及肺癌的综合性治疗,是卫生部科技发展中心任命的广东省肺癌微创手术规范化培训基地首席专家。

级别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