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庚

毕业时间:1992年

研究方向:鼻内镜微创外科(包括内窥镜鼻窦外科、鼻眼相关外科、鼻颅底外科)。

科研基金:

社会兼职:中华耳鼻咽喉科学会全国鼻内窥镜外科学组 组长
《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等8本医学专业杂志 编委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项目评审专家

获奖情况:1、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1997年
2、国家卫生部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1999年
3、内窥镜鼻窦手术在全国的推广. 国家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 1999年
4、鼻内镜微创手术基础与临床的系列研究 2004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一等奖

论著: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80多篇。

专著:专著2部

医疗专长:在鼻科学临床研究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是我国鼻科学领域内的学科带头人,对鼻炎、鼻窦炎、鼻息肉、鼻肿瘤、蝶窦鞍区肿瘤、脑脊液鼻漏、外伤性失明等具备国内领先技术手段。

医生照片
所属科室

在鼻科学临床研究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是我国鼻科学领域内的学科带头人,对鼻炎、鼻窦炎、鼻息肉、鼻肿瘤、蝶窦鞍区肿瘤、脑脊液鼻漏、外伤性失明等具备国内领先技术手段。

级别

何晓顺

医疗特长:肝移植治疗各种终末期肝病,肝癌隔离治疗、体外肝治疗肝功能衰竭,小肠移植以及多器官移植。

 

何晓顺教授是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器官移植中心学科带头人、主任,中央保健专家,哈佛大学、康奈尔大学客座教授,俄罗斯自然科学院院士,世界移植协会中国区 Champion,国家颠覆性创新技术首席科学家,中国器官移植发展基金会副理事长,中国器官捐献与移植委员会委员,Organ Medicine 主编,中国医院协会精准医疗分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分会常委,广东省器官医学与技术学会会长,广东省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主任委员,广东省器官医学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山大学器官捐献研究所所长。

何晓顺教授以解决临床问题为导向,针对移植疗效欠佳、器官短缺等学科难题,在无缺血器官移植、器官医学、多器官移植及器官捐献等方面取得了系统性原创成果:1、发明无缺血器官移植技术,破解了器官缺血损伤的世界性难题。获中国工程院、中科院及科技部等评选的“2017年度十大科技创新”。2、提出“器官医学”理念,开辟器官水平上进行医学研究与治疗的新领域。获科技部中国创新创业大赛生物医药组全国总冠军。3、创立简化式多器官移植技术体系,为多脏器终末期疾病提供了治愈手段。获2015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4、攻克心脏死亡器官捐献技术难关,为我国公民器官捐献改革提供技术支撑。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广州市科学技术市长奖,并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提名。

何晓顺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芬兰总统签发的国际质量创新大赛特等奖1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5项、中华医学科技二等奖2项、科技部中国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及吴-杨奖等。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卫计委突出贡献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南粤百杰等称号,获“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被哈佛大学布莱根妇女儿童医院授予2024年度 “约瑟夫·默里移植外科客座教授” 荣誉头衔(Joseph E. Murray Visiting Professor in Transplant Surgery)(亚洲首位)。

医生照片
所属科室

肝移植治疗各种终末期肝病,肝癌隔离治疗、体外肝治疗肝功能衰竭,小肠移植以及多器官移植。

级别
导师资格
学位/学历
博士研究生

刘小林

医疗专长:

一直从事显微外科、手外科、整型外科的临床医疗工作。在周围神经损伤、手外伤的诊治、痉挛性脑性瘫痪的显微外科与矫形外科的治疗具有较丰富的经验。

 

主要研究方向:

1. 痉挛性脑性瘫痪的临床治疗
2. 周围神经损伤后的临床治疗与修复
3. 手外伤的处理

 

社会兼职

1.中华医学会显微外科分会主任委员

2.中华显微外科杂志总编

3.中国再生医学与组织工程学会常委


获奖情况

1.  作为主要参与者的研究课题"雪旺细胞源运动神经元营养因子"研究,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2.  作为主要参与者的研究课题"痉挛性脑瘫的系列研究"获广东省卫生厅科技进步三等奖;

3.  2014年,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获奖课题“周围神经修复材料系列研究”


论  著

近五年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SCI收录30余篇

 

专  著

参与编著专著3本

医生照片
所属科室

一直从事显微外科、手外科、整型外科的临床医疗工作。在周围神经损伤、手外伤的诊治、痉挛性脑性瘫痪的显微外科与矫形外科的治疗具有较丰富的经验。

级别
导师资格

廖威明

医疗特长:

骨科知名专家,医学博士学位,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生和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主任。从事骨科、关节外科临床工作近30年,专长于各种关节炎和关节疾病的诊断与外科治疗,特别在股骨头坏死、骨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髋关节发育不良、关节畸形、运动损伤、各类骨折方面具有丰富临床经验,在人工髋、膝关节初次置换和翻修手术、各类骨骼矫形手术、骨折复位固定技术达到与国际先进技术同步,精益求精,微创安全,并取得满意疗效。始终坚持病人生命安全至上、技术一流、服务优质的行医宗旨,为患者提供最合适的治疗方案。曾经在香港大学骨科、德国科隆大学医院创伤与重建外科接受培训。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省部级科研基金项目10项,主要参与国家重大基金项目3项,发表在国外杂志论文11篇,国内专业杂志56篇,以主要参与者获得教育部、广东省科技进步奖3项。已培养博士生15名,硕士生17名,博士后2名。

 

研究方向:1.各种髋、膝关节炎的诊断与外科治疗,包括股骨头坏死、骨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髋发育不良、关节畸形、各种骨折的治疗;2.人工髋、膝关节置换初次手术与翻修手术治疗。3.关节内骨折,关节软骨修复。

主要教育和工作经历:博士毕业于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毕业后一直在该院工作。曾经在香港大学和德国科隆大学医院接受培训。
社会兼职:担任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关节外科学组委员,中国骨科医师协会关节外科工作委员会常委,中国修复重建外科学会委员,广东省医学会骨科分会副主委,广东省骨科医师协会副主委。担任《中华关节外科杂志》副主编,《中国骨与关节外科》、《国际骨科学杂志》、《中国骨科临床与基础研究杂志》常务编委,《中华骨科杂志》、《中华生物医学工程杂志》编委。

论著:已发表论文56篇,发表国际杂志英文论文11篇。

医生照片
所属科室

骨科知名专家,医学博士学位,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生和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主任。从事骨科、关节外科临床工作近30年,专长于各种关节炎和关节疾病的诊断与外科治疗,特别在股骨头坏死、骨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髋关节发育不良、关节畸形、运动损伤、各类骨折方面具有丰富临床经验,在人工髋、膝关节初次置换和翻修手术、各类骨骼矫形手术、骨折复位固定技术达到与国际先进技术同步,精益求精,微创安全,并取得满意疗效。始终坚持病人生命安全至上、技术一流、服务优质的行医宗旨,为患者提供最合适的治疗方案。曾经在香港大学骨科、德国科隆大学医院创伤与重建外科接受培训。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省部级科研基金项目10项,主要参与国家重大基金项目3项,发表在国外杂志论文11篇,国内专业杂志56篇,以主要参与者获得教育部、广东省科技进步奖3项。已培养博士生15名,硕士生17名,博士后2名。 

级别

谢晓燕

(注:仅接受肝脏超声相关诊疗,周四只接受消融病人,周六门诊仅做彩超检查。)

医疗特长:从事腹部超声诊断、肿瘤超声引导介入治疗临床工作18年,从事肝胆外科临床10年。对肝、胆、胰甲状腺、乳腺肿瘤的诊断、黄痘原因的鉴别诊断肝癌的超声引导下治疗和肝肾移植并发症的影像学检查及婴儿黄疸、儿童腹部肿瘤进行了长期的研究,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特别擅长肝胆疑难病例的超声造影和超声引导下肿瘤微波消融、射频消融、激光消融和粒子植入治疗。

 

 

医生照片
所属科室

(注:仅接受肝脏超声相关诊疗,周四只接受消融病人,周六门诊仅做彩超检查。)

从事腹部超声诊断、肿瘤超声引导介入治疗临床工作18年,从事肝胆外科临床10年。对肝、胆、胰甲状腺、乳腺肿瘤的诊断、黄痘原因的鉴别诊断肝癌的超声引导下治疗和肝肾移植并发症的影像学检查及婴儿黄疸、儿童腹部肿瘤进行了长期的研究,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特别擅长肝胆疑难病例的超声造影和超声引导下肿瘤微波消融、射频消融、激光消融和粒子植入治疗。

级别
导师资格
学位/学历
博士

吕明德

医疗特长:肝脏、胆道和胰腺外科疾病的临床诊断、超声诊断、外科手术治疗和介入治疗。尤其在肝脏肿瘤的外科治疗和超声引导消融治疗方面有丰富的经验。

研究方向:肝胆肿瘤的外科治疗、超声诊断和消融治疗。

主要教育和工作经历:

中山医学院医疗系毕业和日本九州大学大学院毕业,九州大学医学博士。

1990年 7月起       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外科主治医师、讲师

1991年12月起       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外科副教授

1994年12起         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外科教授

 

社会兼职:

中国医师协会超声介入和肿瘤消融治疗协作委员会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全国腹部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和介入超声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委员。

论著:

在国内外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近300篇

专著:

主编书籍6部

其他主要工作成绩(比如获奖情况):

科研成果奖11项,其中负责主持的「超声引导经皮消融治疗肝癌的系列研究」获广东省科技成果一等奖;「肝癌超声诊断和超声介入治疗」获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

医生照片

肝脏、胆道和胰腺外科疾病的临床诊断、超声诊断、外科手术治疗和介入治疗。尤其在肝脏肿瘤的外科治疗和超声引导消融治疗方面有丰富的经验。

级别

杨建勇

医疗特长:

1.肿瘤特别是原发性肝癌、肺癌的介入治疗、分子靶向治疗及综合治疗;

2.门脉高压症、布加氏综合征的介入治疗;

3.血管性疾病的介入治疗;

4.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症及宫颈癌的介入治疗。

研究方向:

长期从事医学影像学和介入放射学的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曾作为第一作者主持肾动脉内支架成形术的欧洲多中心临床研究;首创经颈静脉和肝段下腔静脉第二肝门重建的介入学方法并在治疗第二肝门缺如的布-加氏综合征中获得成功,同时对门脉高压症并发症的介入治疗进行过系统的研究;首次采用经皮间质内注射无水乙醇治疗肺癌并对其进行临床研究;首次采用自制的同轴导管技术选择性输卵管造影和再通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所领导的课题组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面上项目10项(本人主持4项),目前在研2项;主持省部级课题8项,中山大学5010基金项目1项。参与国家科技部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1项(《脑血管疾病的早期综合影像诊断和比较影像学研究》)。

目前主要研究肝癌、肺癌的分子靶向治疗及综合治疗。

主要教育和工作经历:

1978年09月至1983年07月在原同济医科大学医学系学习并获医学学士学位;

1985年09月至1988年07月年师从我国著名放射学家刘子江教授攻并获医学硕士学位;

1993年09月至1995年07月师从世界知名放射学家Kauffmann教授、介入放射学家Richter、Roeren教授;

    1995年09月获得德国海德堡大学医学博士学位;

1999年05月到德国德国海德堡大学医学院神经医院进修半年;

2000年07月到法兰克福大学医学院进修半年。

社会兼职:

目前担任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医学影像科主任兼任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委员、广东省医学会放射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院管理协会放射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华放射学杂志》编委、《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杂志》主编,担任《临床放射学杂志》等十余种杂志的编委或副主编。

论著:

近年发表的被SCI收录的论著(通信作者共15篇,篇幅所限仅列3篇)

1.Zhuang WQ, Tan GS, Yang, JY. A Pilot Study of UterineArtery Embolization with Tris-Acryl Gelatin Microspheres in Guinea Pigs[J].Cardiovasc Intervent Radiol,2011.

2.Li J, Wang S, Zee C, Yang JY. Preoperative angiographyand transarterial embolization in the management of carotid body tumor: asingle-center, 10-year experience. Neurosurgery. 2010; 67(4):941-8; discussion948.

3.Li JP, Chu JP, Oh P, Li Z, Yang JY. Characterizing clinicopathologicalfindings of 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for Wilms tumor. J Urol. 2010;183(3):1138-44.

专著:

近年主编或参编的教材专著(共18部,篇幅所限仅列5部)

1.参编《介入放射学(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

2.主编《介入放射学临床实践》.科学出版社,2002.

3.主编《腹部外科影像诊断与介入治疗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4.主编《介入放射学》.科学出版社,2004.

5.主编《介入放射学理论与实践》.科学出版社,2005.

其他主要工作成绩(比如获奖情况):

近年主持的科研项目(仅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201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81171442/H1816)

2.201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81071247/H1816)

3.200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30870692/H1816)

4.200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30270417/H1804)

近年主持的教改项目(共4项,篇幅所限仅列1项)

1.杨建勇. 以研究为导向的医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广东省教育厅教学改革项目,2011年——2013年.

近年发表的教学论文(共8篇,篇幅所限仅列1篇)

1.关键,肖纫梅,杨建勇,等.高校附属医院医学影像学期刊继续教育功能的发掘和实践.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04:29-30. 

医生照片
所属科室

1.肿瘤特别是原发性肝癌、肺癌的介入治疗、分子靶向治疗及综合治疗;2.门脉高压症、布加氏综合征的介入治疗;3.血管性疾病的介入治疗;4.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症及宫颈癌的介入治疗。

级别

元刚

医疗特长:

长期从事内科临床及高干保健工作,对消化系统疾病、老年病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对老年患者多重用药管理有丰富经验。

 

主要教育和工作经历:2006年毕业于中山大学获得硕士学位,2019年获得医学博士学位。2006年毕业后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工作至今。曾于2009-2010年赴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Klinikum rechts der Isar医院消化内科做访问学者。

 

 

社会兼职:

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消化病专家委员会委员

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国际医疗与特需服务专业委员会委员

广东省医学会骨质疏松分会青年委员

广东省医师学会全科医学分会委员

广东省健康管理学会老年医学与抗衰老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广东省老年保健协会委员

 

在国内外杂志发表文章20余篇,近几年以第一/通讯发表SCI文章7篇。

  1. WNT6 is anovel target gene of caveolin-1 promoting chemoresistance to epirubicin inhuman gastric cancer cells. Oncogene,2013,32(3):375-87.

  2. The small-moleculecompound BM-1197 inhibits theantiapoptotic regulators Bcl-2/Bcl-xL and triggers apoptotic cell death in humancolorectal cancer cells. Tumour Biol,2015,36(5):3447-55.

  3. ApoG2 Inhibits the Antiapoptotic Protein, Mcl?1, andInduces Mitochondria?dependent Apoptosis in Human Colorectal Cancer Cells. Mol Med Rep, 2015, 12 (5),6976-84.

  4. Increased WNT6 expression in tumor cellspredicts unfavorable survival in 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patients.Int J Clin Exp Pathol,2015,8(9):11421-11427.

  5. Comprehensiveanalysis of differential circular RNA expression in amouse model of colitis- induced colon carcinoma. MolCarcinog. 2018, 57(12):1825-1834.

  6. Rhamnolipid-involved antibiotics combinations improve the eradication of Helicobacter pyloribiofilm in vitro: A comparison with conventional triple therapy. MicrobPathog. 2019, 131:112-119.

  7. miR-1-3pSuppresses the 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 Property in Renal Cell Cancerby Downregulating Fibronectin 1,Cancer Manag Res, 2019, 11, 5573-5587, eCollection.

 

专著:《药物速查手册》副主编

医生照片
所属科室

长期从事内科临床及高干保健工作,对消化系统疾病、老年病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对老年患者多重用药管理有丰富经验。

级别

张希

医疗特长:从医40多年,对心外科疾病的诊疗有丰富临床经验和学术造诣。擅长各类先心病、瓣膜病、冠心病、主动脉大血管疾病的外科手术治疗,对房缺、室缺、动脉导管未闭等小切口微创封堵术、再次及多次复杂的心脏手术也有丰富的经验。成功为中山一院开展了首例心脏移植、心肺联合移植、心肾联合移植、不停跳冠脉搭桥、升主动脉全弓置换及杂交手术、房颤外科消融,复杂先天心(完全房室管道畸形、完全肺静脉异位引流)、大动脉调转等复杂手术。

 

一级主任医师、二级教授、中山大学名医、羊城名医、心脏外科学科带头人、首席专家,博士生导师。

先后在美国Tufts大学新英格兰医学中心、Boston大学波士顿医学中心心胸外科博士后研究和工作,以及曾到Harvard大学波士顿儿童中心、麻省总医院、迈阿密医学中心参观学习。回国后历任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胸外科主任、心血管医学部 主任、学科带头人、首席专家。2013年被广东省医学会举荐为羊城名医, 2014年当选首届中山大学名医。中华医学会广东省心血管外科分会第六届及第七届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医师分会第二届及第三届常务委员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学分会委员 ,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学会中南分会常务委员, 兼任《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现代心血管外科杂志》《中华实 用医药杂志》《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岭南心血管杂志编委》《中山大学学报杂志》《实用医学杂志》等多家核心期刊编委。

主持国家级、省级和校级十多项基金,发表论文共100多篇;直接指导研究生50多位,现均成为全国各医院心血管外科的骨干;帮扶及指导全国十多家医院成立并开展心胸外科。

医生照片
所属科室

从医40多年,对心外科疾病的诊疗有丰富临床经验和学术造诣。擅长各类先心病、瓣膜病、冠心病、主动脉大血管疾病的外科手术治疗,对房缺、室缺、动脉导管未闭等小切口微创封堵术、再次及多次复杂的心脏手术也有丰富的经验。成功为中山一院开展了首例心脏移植、心肺联合移植、心肾联合移植、不停跳冠脉搭桥、升主动脉全弓置换及杂交手术、房颤外科消融,复杂先天心(完全房室管道畸形、完全肺静脉异位引流)、大动脉调转等复杂手术。

级别
导师资格
学位/学历
博士研究生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