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子怡

医疗特长:

癫痫

运动诱发性肌张力障碍

发作性睡病

儿童睡眠障碍

结节性硬化

 

研究方向:

癫痫药物耐受的机制研究

癫痫合并精神障碍和认知障碍

脑电图的数学模型

 

教育经历:

2006/9 - 2009/6,中山大学,神经病学,博士,导师:周列民

2002/9 - 2004/6,中山大学,神经病学,硕士,导师:周列民

1997/9 - 2002/6,中山大学,临床医学,学士

 

工作经历:

2012/1 - 至今,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主任医师

2014/9-2015/8,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皇家墨尔本医院,访问学者

2007/1 - 2011/12,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主治医师

2004/7 - 2006/12,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医生

 

社会兼职:

广东省抗癫痫协会秘书长及常务理事

中国抗癫痫协会青委会学术秘书及常务理事

中国抗癫痫协会脑电图与神经电生理分会常务理事

 

专著:

1.  参编《神经内科疾病影像诊断思维》,广东科技出版社,2011年5月。

2.  参编《神经内科疾病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案》,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0年2月。

3.  参编《内科急症治疗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年4月。

医生照片
所属科室

癫痫运动诱发性肌张力障碍发作性睡病儿童睡眠障碍结节性硬化 

职称
级别

曾进胜

医疗特长:
脑血管病的预防、急救、治疗和康复,在脑卒中后神经可塑性、内源性神经干细胞的分化和远隔性损害研究方面具有特色。

研究方向:
脑血管病

社会兼职:
担任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主编、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troke(中文版)主编、中国卒中杂志副主编、中华脑血管病杂志(电子版)副总编辑和美国Stroke杂志、国内12家专业杂志编委和Brain Research、Cerebrovascular Diseases等杂志审稿人、中华预防医学会卒中预防与控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委员、脑血管病学组秘书、中国医师协会神经病学分会常委、广东省医师协会神经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广东省神经内科学会副主任委员、脑血管病学组组长。

论著:
在国内外杂志发表论文270篇,其中SCI收录杂志53篇。

专著:
主编专著5本,参与编写专著24本。
 
其他主要工作成绩(比如获奖情况):
高血压动脉硬化性脑梗死的病理机制及临床系列研究和抗高血压治疗预防脑卒中的实验研究分别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卫生部三等奖和广东省医药卫生科技进步二等奖。曾被卫生部医政司评为卫生部支援西部地区农村卫生工作“优秀教师”,获国家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广东省回国创业青年之星“优秀奖”、国家教育部高等院校优秀青年教师“霍英东教育基金三等奖”和广东省青年教师“南粤教坛新秀奖”、广东省优秀教师奖、柯麟医学奖,入选“千百十人才工程”广东省级培养对象并获优秀个人称号、广东省“珠江学者”特聘教授。

医生照片
所属科室

脑血管病的预防、急救、治疗和康复,在脑卒中后神经可塑性、内源性神经干细胞的分化和远隔性损害研究方面具有特色。

级别

陈玲

医疗特长:

帕金森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帕金森病的药物调整

帕金森病脑深部电刺激(DBS)的术前评估及术后程控

研究方向:

用影像检查进行帕金森病的早期诊断、病情监测及治疗效果的评估

脑深部电刺激(DBS)治疗帕金森病的机制研究

帕金森病DBS术后的药物调整及程控规律的研究

主要教育和工作经历:

1986.09~1992.06  中山医科大学 临床医学专业(本科)

1996.09~1998.08  中山医科大学 神经病学专业(硕士)

1998.09~2002.06  中山医科大学 神经病学专业(博士,硕博连读)

2011.06~2011.08 加拿大多伦多 Western Hospital的Movement disorders center参观学习

1992.07~现在    中山一院神经科工作至今

社会兼职: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青年委员

广东省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青年委员

广东省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帕金森病与运动障碍学组副组长

论著:

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文章40多篇

在国外相关杂志发表文章10多篇

专著:

参编?神经内科疾病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案?等五本书籍

 

其他主要工作成绩(比如获奖情况):无

医生照片
所属科室

帕金森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帕金森病的药物调整帕金森病脑深部电刺激(DBS)的术前评估及术后程控

职称
级别
导师资格

肖海鹏

学术任职:

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科分会副会长

广东省医师协会内分泌科医师分会主任委员

中华医学会广东省内分泌学会副主任委员

美国内分泌学会(The American Endocrine Society)继续教育委员会(CME)委员

美国甲状腺学会(ATA)委员

中华医学杂志编委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编委

中国糖尿病学杂志编委

美国心血管内分泌杂志(Cardiovascular endocrinology)编委

医疗及学术研究:

专长糖尿病及内分泌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对糖尿病、甲状腺疾病、骨质疏松、垂体、肾上腺、痛风等内分泌代谢病的治疗有丰富的经验。首次在国际权威的内分泌代谢杂志《Journal of Clinical Endocrinology Metabolism(JCEM)》报道了介入栓塞治疗难治性甲亢的创新性系列研究,并成功地为美国和英国难治性甲亢患者实施了这一治疗,美国CNN对此作了专题报道,在国际上产生了重大反响。新近又再次在这一内分泌权威杂志JCEM上发表了学术论文——《血清作为甲状腺乳头状癌诊断的分子标记的研究》,引起了国内外同行的高度关注与好评。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广州市重点项目等多项有关糖尿病、甲状腺疾病的科研课题。

医生照片

专长糖尿病及内分泌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对糖尿病、甲状腺疾病、骨质疏松、垂体、肾上腺、痛风等内分泌代谢病的治疗有丰富的经验。

级别
导师资格

黄锋先

毕业时间:1983

研究方向:尿路感染肾小球疾病肾小管间质疾病腹膜透析

科研基金:1996年省科委自然科学基金《白介素-8在慢性肾盂肾炎发病机理的意义》 No.960615
1999年省科委重点攻关课题《反流性肾脏病的防治研究》 No.99M04906G
2003年省科委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TGF-β/Smads在腹膜透析腹膜纤维化的防治作用研究》

社会兼职:中华医学会广东分会肾脏病学分会常委
中华肾脏病杂志编委

获奖情况:

论著:1、 MMP-2、MMP-9在大鼠氨基核苷肾病肾组织中的表达及作用探讨。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2004;25(3S):96-99
2.不同透析膜对血透患者IL-8血浆水平及基因表达的影响中国免疫学杂志, 2002;18:65
3.Urinary levels of (Interleukin )IL-8 and disease activity in patients with IgAnephropathy Journal of Clinical Laboratory Analysis 2001;15:30
4. 糖皮质激素预防逆行性肾盂肾炎大鼠肾脏纤维化的作用及其机理的初步探讨中华肾脏病杂志 2002;18(2):94-97
5. 利福平相关的急性肾功能衰竭 中华肾脏病杂志2001;17(5):353

专著:《临床医师典》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年
《内科医生会诊》 广东科技出版社 2002年
《泌尿系统疾病》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0年

医疗专长:1986年起一直在中山大学附一院从事内科肾脏病医疗、教学、基础和临床科学研究。在国内首先开展返流性肾脏病的基础和临床系列研究。在临床肾脏病的诊治,尤其在肾小球疾病、肾小管间质疾病、尿路感染、腹膜透析等领域具有较深造诣。

医生照片
所属科室

1986年起一直在中山大学附一院从事内科肾脏病医疗、教学、基础和临床科学研究。在国内首先开展返流性肾脏病的基础和临床系列研究。在临床肾脏病的诊治,尤其在肾小球疾病、肾小管间质疾病、尿路感染、腹膜透析等领域具有较深造诣。

级别

廖槐

医疗特长:

1997年起从事呼吸内科临床工作至今,长期在呼吸内科住院病房、内科重症监护病房、呼吸诊断及介入治疗中心一线临床工作。擅长肺癌及胸膜疾病、呼吸内镜(支气管镜和内科胸腔镜)介入诊疗技术、肺部感染性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病、哮喘的诊治。2005年2月至2006年7月作为访问学者在美国Vanderbilt大学呼吸及重症监护医学中心工作学习,2012年赴德国Dusseldorf短期学习电磁导航支气管镜等呼吸内镜介入诊疗技术。第一作者发表国内外论著10余篇。

研究方向:肺癌及胸膜疾病、呼吸内镜介入诊疗

主要教育和工作经历:

1992.9-1997.6 中山医科大学临床医学本科 

2001.9-2003.6 中山大学内科学硕士

2005.2-2006.7 美国Vanderbilt大学访问学者

1997.7-至今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内科工作
社会兼职:

广东省医学会呼吸分会介入呼吸学组成员

论著:

(近年来发表的第一作者论著)

1.     The short-term administration of ketoprofen does notdecrease the effect of pleurodesis induced by talc or doxycycline in rabbits.Respiratory Medicine. 2007.5.

2.     The diagnostic value of pleural fluid NT-proBNP levels inpatients with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Respirology. 2008.1.

3.     Intrapleural injection of talc and silver nitrate produceexcellent pleurodesis in mice. European Respiratory Journal. 2008.10.

4.     水通道蛋白1与胸腔积液发生机制的体内研究.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2009.3.

5.     滑石粉胸腔内注射致全身系统性播散的动物实验研究.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2013.6.

专著:

 

其他主要工作成绩(比如获奖情况):

广东省2003年抗击“非典”三等奖及先进个人

医生照片

1997年起从事呼吸内科临床工作至今,长期在呼吸内科住院病房、内科重症监护病房、呼吸诊断及介入治疗中心一线临床工作。擅长肺癌及胸膜疾病、呼吸内镜(支气管镜和内科胸腔镜)介入诊疗技术、肺部感染性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病、哮喘的诊治。2005年2月至2006年7月作为访问学者在美国Vanderbilt大学呼吸及重症监护医学中心工作学习,2012年赴德国Dusseldorf短期学习电磁导航支气管镜等呼吸内镜介入诊疗技术。第一作者发表国内外论著10余篇。

级别

谢灿茂

医疗专长:肺部感染性疾病、胸膜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哮喘、肺部肿瘤和危重症监护医学等。  

毕业于中山医学院,从医30多年。1994年至1996年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Irvine分校行博士后研究,同时被聘为加利福尼亚大学长滩退伍军人医学中心客座科学家。 

从事呼吸内科医疗、教学和科研30多年。主要从事胸膜疾病、肺感染性疾病、COPD、哮喘和危重症监护医学等临床和研究。尤其专长于疑难病症的诊治。

现任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常委(肺癌学组副组长),广东省医学会常务理事,广东省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学会内科学分会常务委员,广东省医院协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专家会员(FCMA)、美国胸科学会资深会员(FCCP)和美国重症医学会会员(SCCM)。《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等多家杂志编委和特邀审稿专家,美国《International Pleural Newsletter》国际顾问,美国《Seminars in Respiratory and Critical Care Medicine》(SRCCM)中文版主编。

医生照片

肺部感染性疾病、胸膜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哮喘、肺部肿瘤和危重症监护医学等

级别

肖英莲

医疗特长:从事消化内科临床工作20年;擅长各类消化疾病包括功能性胃肠病、炎症性肠病、肝胆胰疾病诊治,尤其专注胃食管反流病、贲门失弛缓、功能性消化不良、肠易激综合征、乳糜泻、慢性便秘、嗳气症、功能性肛门直肠疾病等的诊疗。擅长胃肠镜检查及治疗,精通食管测压、肛门直肠测压、反流监测、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等技术。被评为广东省杰出青年医学人才,“国之名医-青年新锐”,胡润平安“中国好医生”,百度科普先锋。

 

研究方向:

  1. 胃食管反流病(如烧心、反酸、胸痛等)
  2. 消化道动力疾病(如贲门失弛缓、嗳气症、反刍综合征、吞咽困难等)
  3. 功能性胃肠病(如功能性消化不良、肠易激综合征、慢性腹泻、慢性便秘等)
  4. 乳糜泻等小肠炎症性疾病
  5. 肝胆胰腺疾病

 

主要教育和工作经历:

1998.09-2003.06 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 临床医学本科

2003.09-2008.06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内科学博士

2011.07-2012.06 美国西北大学 访问学者

2008.07至今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主任医师

 

社会兼职:

中华医学会消化分会第十一届委员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华医学会消化分会第十一届委员会动力学组副组长;

中国医师协会医学科学普及分会第二届消化学组副组长;

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第八届胶囊内镜协作组委员;

广东省医师协会消化科医师分会第五届常委;

白求恩公益基金会消化专委会常委;

亚洲神经胃肠动力学会常任理事;

《中华消化杂志》第十届编辑委员会通讯编委。

 

论著:

目前累计在GUT、Am J Gastroenterol等国际一流杂志发表SCI论文86篇,其中一作/通讯作者共56篇,代表性一作/通讯作者文章如下:

1.Songfeng Chen, Deliang Liu, Honghui Chen, Aijun Liao, Fangfang Li, Chengxia Liu, Xing Li, Shengbao Li, Yan Zhang, Yang Wang, Min Xia, Qinghong Guo, Xinpu Miao, Zhili Wen, Min Xu, Hekun Yin , Huixin Chen, Minhu Chen, Yinglian Xiao(共通讯).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keverprazan, a novel potassium-competitive acid blocker, in treating erosive oesophagitis: A phase III, randomised, double-blind multicentre study. Aliment Pharmacol Ther. 2022 Jun;55(12):1524-1533.

2. Xiao Y(一作), Zhang S, Dai N, Fei G, Goh KL, Chun HJ, Sheu BS, Chong CF, Funao N, Zhou W, Chen M. Phase III, randomised, double-blind, multicentre study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vonoprazan compared with lansoprazole in Asian patients with erosive oesophagitis. Gut. 2020 Feb;69(2):224-230.

23.Mengyu Zhang, Minhu Chen, Sui Peng, Yinglian Xiao(通讯). The Rome IV versus Rome III criteria for heartburn diagnosis: A comparative study. United European Gastroenterology Journal 2018, 6(3): 358–366

3. Xiao Y(一作及通讯), Kahrilas PJ,Nicodème F,Lin Z,Roman S,Pandolfino JE. Lack of Correlation Between HRM Metrics and Symptoms During the Manometric Protocol. Am J Gastroenterol. 2014 Apr;109(4):521-6.

4. Xiao Y(一作及通讯), Kahrilas PJ, Kwasny MJ, Roman S, Lin Z, Nicodème F, Lu C, Pandolfino JE. High-Resolution Manometry Correlates of Ineffective Esophageal Motility. Am J Gastroenterol. 2012; 107(11):1647-54.

5. Xiao YL(一作), Peng S, Tao J, Wang AJ, Lin JK, Hu PJ, Chen MH. Prevalence and symptom pattern of pathologic esophageal acid reflux in patients with functional dyspepsia based on the Rome III criteria. Am J Gastroenterol. 2010 Dec;105(12):2626-31.

 

专著:《胃食管反流病诊疗规范与进展》

 

其他主要工作成绩(比如获奖情况):

  1. 共主持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2. 执笔多项国家指南共识意见:《2014年胃食管反流病专家共识》、《2020年胃食管反流病专家共识》、《食管动态反流监测临床操作指南(成人)》;参与多项国家及国际指南共识意见:《中国胃食管反流病共识意见(2006年)》、《2020中国胃食管反流病内镜治疗专家共识》、《中国高分辨率测压临床操作指南》、《食管高分辨率测压芝加哥分类标准3.0》、《瞬间下食管括约肌松弛诊断标准》、《2017胃食管反流病亚太共识》、《2017胃食管反流监测国际共识》、《2020新冠疫情下动力实验室操作规范》、《2021食管测压芝加哥分类4.0》;
  3. 每年定期举办大中华区消化动力培训班,学员来自中国各大省份及港澳台地区。
  4. 获奖情况:2013年获广州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018年获第一届广东省杰出青年医学人才奖;2018年获胡润平安中国好医生奖,2019年获百度科普先锋;2020年及2021年获国之名医-青年新锐奖;
医生照片
所属科室

从事消化内科临床工作20年;擅长各类消化疾病包括功能性胃肠病、炎症性肠病、肝胆胰疾病诊治,尤其专注胃食管反流病、贲门失弛缓、功能性消化不良、肠易激综合征、乳糜泻、慢性便秘、嗳气症、功能性肛门直肠疾病等的诊疗。擅长胃肠镜检查及治疗,精通食管测压、肛门直肠测压、反流监测、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等技术。被评为广东省杰出青年医学人才,“国之名医-青年新锐”,胡润平安“中国好医生”,百度科普先锋。

职称
级别
导师资格
学位/学历
博士

王锦辉

医疗特长:

从事消化内科临床工作25年+,主要从事消化内镜诊断和内镜下微创手术等诊疗工作,临床经验丰富,尤其擅长各种消化系统疑难和危重疾病的内镜诊断和内镜微创手术治疗,对消化道粘膜早癌和粘膜下肿瘤的诊断和微创手术(ESD)、胰胆道疾病内镜下手术(ERCP)、贲门失弛缓症内镜下手术(POEM)、经自然腔道腹腔疾病诊疗手术等新技术(NOTES)有较深的造诣和较丰富的临床经验;先后多次被广东省内外40余家医院邀请指导与帮扶开展内镜微创手术,在广东省内享有较高的知名度。

 

研究方向:消化系统疾病内镜下诊疗;

 

主要教育和工作经历:

1988年9月--2004年7月在中山(医科)大学先后完成本科(临床医学)和硕士、博士研究生教育;2002--2003年在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访问学者;

1993年本科毕业后留在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科和消化内科工作,目前职称为主任医师。

 

社会兼职:

中国医师协会消化医师分会委员;中华消化内镜学分会NOTES学组成员;广东省消化内镜学会常委;广东省消化内镜学会早癌学组副组长;中国实用内科杂志编委

 

论著:发表包括SCI文章数十篇。

 

专著:参与编写专著5本。

 

其他主要工作成绩(比如获奖情况):暂无。

医生照片
所属科室

从事消化内科临床工作25年+,主要从事消化内镜诊断和内镜下微创手术等诊疗工作,临床经验丰富,尤其擅长各种消化系统疑难和危重疾病的内镜诊断和内镜微创手术治疗,对消化道粘膜早癌和粘膜下肿瘤的诊断和微创手术(ESD)、胰胆道疾病内镜下手术(ERCP)、贲门失弛缓症内镜下手术(POEM)、经自然腔道腹腔疾病诊疗手术等新技术(NOTES)有较深的造诣和较丰富的临床经验;先后多次被广东省内外40余家医院邀请指导与帮扶开展内镜微创手术,在广东省内享有较高的知名度。

职称
级别

郑冬

医疗特长:

从事血液内科工作10余年,对缺铁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DIC、急慢性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恶性淋巴瘤、浆细胞疾病及其他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有丰富的临床诊治经验,特别是多发性骨髓瘤的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有独特见解。能独立诊断和恰当治疗血液系统罕见病和疑难病。

 

研究方向:多发性骨髓瘤、白血病的发病机制及治疗。

 

主要教育和工作经历:

1989年9月-1996年6月   中山医科大学七年制硕士班

1996年7月-1999年6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任内科住院医师

1999年7月-2006年12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内科任讲师、主治医师

2005年9月-2009年6月  中山大学在职博士

2006年12月至今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内科任副主任医师

 

社会兼职:中华医学会血液病分会青年委员,广东省医学会血液病学分会常务委员,广州市医学会血液病学分会常务委员。

 

论著:发表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中文论著近20篇。

 

专著:参与编写学术专著4本。

 

医生照片
所属科室

从事血液内科工作10余年,对缺铁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DIC、急慢性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恶性淋巴瘤、浆细胞疾病及其他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有丰富的临床诊治经验,特别是多发性骨髓瘤的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有独特见解。能独立诊断和恰当治疗血液系统罕见病和疑难病。 

职称
级别
订阅